ICS 65.150 CCS B 52 12 天津市 地方标准 DB12/T 145—2024 代替DB12/T 145 -2002 蓝花长尾鲫种质鉴定 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ermplasm identification of Carassius auratus var. Blue back black spot and long tail 2024-11-27发布 2025-01-01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 145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12/T 144 —2002《蓝花长尾鲫》 。本文件与 DB12/T 145 —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改为《 蓝花长尾鲫 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 b) 更改范围(见 1,2002版1); c) 更新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2002版2); d) 增加术语和定义(见 3); e) 修改学名(见 4.1,2002版3.1); f) 修改外形(见 5.1.1,2002版4.1.1); g) 删除无须(见 2002版4.1.2.4); h) 修改脊椎 骨(见5.2.3,2002版4.2.3); i) 更改生态特征(见 6,2002版4.3); j) 更新生长与繁殖,增加卵特性,删除年龄(见 7,2002版4.4、4.5); k) 更新细胞遗传学特性(见 8.1,2002版6); l) 删除耗氧量与临界窒息点含氧量(见 2002版5.1); m) 更新检测方法(见 9,2002版7)。 本文件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金万昆、朱振秀、高永平、杨建新、金华、俞丽、韩亮。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2年首次发布为 DB12/T 145 —200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2/T 145 —2024 1 蓝花长尾鲫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蓝花长尾鲫( Carassius auratus var. Blue back black spot and long tail )的 学名与分类、主要生物学性状、生态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检测方法 与检验判定规则 。 本文件适用于蓝花长尾鲫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GB/T 18654 .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 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 18654.5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 GB/T 18654.6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 18654.7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7部分:生态特性分析 GB/T 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学名与分类 4.1 学名 蓝花长尾鲫( Carassius auratus var. Blue back black spot and long tail )。 4.2 分类位置 属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rinidae )、鲤亚科( Cyprininae )、鲫属( Carassius )、 鲫种(Carassius auratus )。 5 主要生物学性状 5.1 外部形态特征 5.1.1 外形 DB12/T 145 —2024 2 5.1.1.1 体粗短,雄性更明显。头适中,吻钝,口端位呈 弧状,唇较厚。眼中等大。无须,下颌稍上 斜。体披全鳞,鳞片透明,一些鳞片具银色闪光。背鳍外缘平直,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与至尾鳍基部的距 离相等或稍近吻端。腹鳍起点的位置在背鳍起点略前处或两者相对。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尖。胸、 腹、臀鳍和尾鳍均很长。鱼体头顶点缀红斑,体背部淡蓝色,腹部灰白色,两侧分布黑色花点;胸、腹、 臀和尾鳍灰白色,有黑色纵向条纹。 5.1.1.2 蓝花长尾鲫的外部形态见图 1。 图1 蓝花长尾鲫外形图 5.1.2 可数性状 5.1.2.1 背鳍鳍式: D.iii(iv)—15~17,分枝鳍条数多数为 16。 5.1.2.2 臀鳍鳍式: A.iii—5。 5.1.2.3 侧线鳞式: 30 6 31,侧线鳞数多数为 31。 7-V 5.1.2.4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 48~52,多数为 49。 5.1.3 可量性状 不同体长组个体,可量性状比例值见表 1。 表1 不同体长组个体可量性状比例值 项 目 Ⅰ组 Ⅱ组 Ⅲ组 全长,mm 190.0~210.0 212.0~232.0 235.0~288.0 体长,mm 117.0~134.0 138.0~150.0 151.0~173.0 体长/体高 2.36±0.12 2.76±0.24 2.38±0.18 体长/体宽 4.11±0.46 4.46±0.42 4.40±0.53 体长/头长 3.47±0.21 3.51±0.71 3.57±0.17 体长/尾柄长 7.20±2.11 7.70±1.92 7.08±0.86 体长/尾柄高 5.81±0.32 6.04±0.78 6.01±0.63 头长/吻长 3.18±0.40 2.77±1.24 3.11±0.32

.pdf文档 DB12-T 145-2024 蓝花长尾鲫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2-T 145-2024 蓝花长尾鲫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第 1 页 DB12-T 145-2024 蓝花长尾鲫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第 2 页 DB12-T 145-2024 蓝花长尾鲫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2024-12-21 10:41:1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