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书 书 书犐犆犛 77 . 040 . 99 犎 21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7 /G28 /G29 /G2A 犌犅 / 犜 38980 — 2020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29 /G2A /G2B /G2C /G2D /G2E /G2F /G30 /G31 /G32 犜犲狊狋犿犲狋犺狅犱犳狅狉犪狉狋犻犳犻犮犻犪犾犱犲犳犲犮狋狊犻狕犲狊狅犳狕犻狉犮狅狀犻狌犿狋狌犫犲犳犾犪狑犱犲狋犲犮狋犻狅狀犮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狊犪犿狆犾犲狊 2020  07  21 /G33 /G34 2021  06  01 /G35 /G36 /G27 /G28 /G2B /G2C /G2D /G2E /G2F /G30 /G31 /G32 /G27 /G28 /G29 /G2A /G33 /G2F /G30 /G34 /G35 /G36 /G33 /G34书 书 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 T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 / TC243 )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 、 西北锆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国标 ( 北京 ) 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李恒羽 、 卢辉 、 冯卫亨 、 王晨阳 、 韩宁 、 夏健文 、 朱小平 、 张伦兆 、 岳强 、 李献军 、 张江峰 。 Ⅰ 犌犅 / 犜 38980 — 2020 锆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锆管探伤用对比试样人工缺陷 ( 人工槽 / 通孔 ) 尺寸的复型及显微测量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锆管超声 、 涡流等无损探检测对比试样上人工槽 / 通孔尺寸的测量 。 其他金属对比试样中的类似人工缺陷尺寸的测量也可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GB / 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YB / T145   钢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3   原理 3 . 1   复型测量法 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 , 通过将可塑性材料充满在人工缺陷内 , 经过凝固成型后取出 , 直观 、 形象 、 逼真地再现人工缺陷的立体形貌 , 取点 、 线 、 断面采用相应精度的量具对人工缺陷长度 、 宽度 、 深度测量 , 获得人工缺陷的尺寸数据 。 3 . 2   显微测量法 直接通过读数显微镜对人工缺陷放大后 , 以光学成像或聚焦方法瞄准边缘轮廓或表面 , 通过 犡 、 犢 、 犣 轴在缺陷上移动的距离直接测量人工槽的长度 、 宽度 、 深度及通孔的直径 。 4   方法选择 应根据锆管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选择测量方法 。 对长度不大于 5mm 、 深度和宽度不大于 0.2mm 的人工缺陷 , 选用显微测量法 ; 其他情况选用复型测量法 。 5   复型测量法 复型测量法按照 YB / T145 执行 。 6   显微测量法 6 . 1   仪器设备 显微测量设备具有三维测量及显示结果的功能 , 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应满足人工缺陷尺寸的测量 1 犌犅 / 犜 38980 — 2020 要求 。 显微测量设备的测量分辨力不大于人工缺陷尺寸允许公差的 1 / 10 , 显微测量设备每年应进行定期校准 。 测量时 , 仪器设备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20℃±5℃ 。 6 . 2   试样 显微测量试样采用与被检产品相同牌号 、 规格 、 加工工艺和热处理状态的管材用于制作人工缺陷试 样 , 在管材表面加工规定形状和尺寸的人工槽或通孔 。 其中人工槽的形状及长度 、 宽度 、 深度如图 1 所示 。 犪 )   犝 形槽人工缺陷 犫 )   犞 形槽人工缺陷 犮 )   形槽人工缺陷 说明 : 犠 ——— 人工槽宽度 ; 犔 ——— 人工槽长度 ; 犱 ——— 人工槽槽深度 。 图 1   人工槽的形状及尺寸示意图 6 . 3   显微测量 6 . 3 . 1   测量前准备 6 . 3 . 1 . 1   对比试样的人工缺陷应使用酒精或丙酮进行清洗 , 用滤纸擦干 , 保持表面清洁 , 无锈蚀 、 金属 屑 、 毛刺 、 污染物等影响测量的缺陷 。 6 . 3 . 1 . 2   将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平行放置在载物台上 ( 必要时使用合适的工装予以固定 ), 调整试样 , 使人工槽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显微测量设备的 犡 或 犢 轴平行 。 6 . 3 . 1 . 3   显微镜在合适的明场条件下 , 先用低放大倍数 ( 10× 或 20× ) 找到人工缺陷位置 , 再换至高放大倍数对试样聚焦 , 调整载物台及试样 , 使人工缺陷处于视场中央 。 调整测量设备 , 使测量面聚焦清晰 , 选择测量点位 。 6 . 3 . 1 . 4   人工槽的长度与宽度测量放大倍数不低于 100× 、 深度测量放大倍数不低于 200× , 通孔测量放大倍数不低于 100× 。 6 . 3 . 2   人工槽的测量 6 . 3 . 2 . 1   长度和宽度测量 : 在人工槽的长度或宽度边界上确定测量点位并进行瞄准读数 , 根据长度或宽 度方向上两边界上的点之间 犡 或 犢 坐标相对位移量 , 计算出长度或宽度数值 。 横伤的长度测量 , 应根 2 犌犅 / 犜 38980 — 2020 据测量出的弦长进行修正 。 6 . 3 . 2 . 2   深度测量 : 在人工槽开口表面处及底部分别进行聚焦读数 , 根据两次聚焦时 , 犣 轴坐标相对位移量计算出深度数值 。 6 . 3 . 3   通孔的测量 在通孔的圆周上 , 任取三点 , 通过三点坐标计算出圆的直径 。 7   数据处理 7 . 1   复型测量法 每个人工缺陷的深度和宽度尺寸 , 以复型样品长度方向取三点所作的断面解剖测量结果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 长度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 测量数据按 GB / T8170 的规定进行修约 。 7 . 2   显微测量法 人工槽测量 , 每个人工缺陷尺寸测量应至少测量三个点位 , 选点原则为靠两端部及中间位置各一点 , 每个位置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 三点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 通孔测量 , 每个通孔在圆周上测量三次 ( 选点原则 : 三次测量选取的九点 , 能基本包含整个圆周 ), 三次测量的最大值为测量结果 。 测量数据按 GB / T8170 的规定进行修约 。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 a )   本标准编号 ; b )   对比试样的编号 、 规格 、 牌号和状态 ; c )   使用的测量设备名称及其编号 ; d )   人工缺陷尺寸及其在试样上的分布位置 ; e )   测量方法 、 测量结果 ; f )   测量人员 、 测量日期和试验单位 。 犌犅 / 犜 38980 — 2020

.pdf文档 GB-T 38980-2020 锆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38980-2020 锆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第 1 页 GB-T 38980-2020 锆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第 2 页 GB-T 38980-2020 锆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1:05:1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