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CCSB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364.2—2024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2部分:调查区划
Codeofpracticeforterrestrialwildlifeanditshabitatsurvey—Part2:Zoning
2024-03-15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Ⅰ …………………………………………………………………………………………………………
引言 Ⅱ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区划方案 1 …………………………………………………………………………………………………
4.1 层级划分 1 ……………………………………………………………………………………………
4.2 单元数量 2 ……………………………………………………………………………………………
4.3 单元体系 2 ……………………………………………………………………………………………
5 各单元编码 2 ………………………………………………………………………………………………
5.1 代码结构 2 ……………………………………………………………………………………………
5.2 编码方法 2 ……………………………………………………………………………………………
5.3 各单元代码 4 …………………………………………………………………………………………
6 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 4 ……………………………………………………………………………………
7 各单元边界和范围 4 ………………………………………………………………………………………
附录A(资料性)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及各单元代码 5 ……………………………………
附录B(资料性) 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 22 …………………………………………………………………
附录C(资料性)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区划图 37 ………………………………………………………GB/T37364.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GB/T37364《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GB/T37364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导则;
———第2部分:调查区划;
———第3部分:兽类;
———第4部分:鸟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郜二虎、喻舒琳、何杰坤、袁军、黄红、唐小平、王志臣、林琳、顾雅莉、徐扬、
林思亮、尹茂国、江海声、蔺琛、石田、郝志明、李岳凌、李仁强、张祺、慈雪伦、冯莉、王明胜、佟志远、周维、
马广智、董以、岳荣生、王盼。
ⅠGB/T37364.2—2024
引 言
GB/T37364旨在确立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基本方法。
GB/T37364拟由9部分构成。
———第1部分:导则。目的在于提供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基本术语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调查区划。目的在于提供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区划方案及各单元的名
称、代码和范围。
———第3部分:兽类。目的在于提供兽类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4部分:鸟类。目的在于提供鸟类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5部分:爬行类。目的在于提供爬行动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6部分:两栖类。目的在于提供两栖动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7部分:昆虫。目的在于提供昆虫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8部分:无脊椎动物(除昆虫外)。目的在于提供无脊椎动物(除昆虫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9部分: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目的在于提供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的基本方法。
ⅡGB/T37364.2—2024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2部分:调查区划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区划方案、各单元编码、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各单
元边界和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区域性或省级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参
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7364.1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1部分: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3736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地理单元 eco-geographicalunit
陆生野生动物区系组成、栖息地状况及环境要素基本相似的地理空间。
3.2
调查单元 surveyunit
陆生野生动物区系组成、栖息地状况及环境要素基本相似,并根据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分割后形成的
地理空间。
3.3
区划 zoning
以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为目的,根据各地陆生野生动物区系成分、栖息地状况及环境特点,系统
划分为单元体系的过程及结果。
4 区划方案
4.1 层级划分
分为六级:第一级为界,第二级为区,第三级为亚区,第四级为地理省,第五级为生态地理单元,第六
级为调查单元。
1GB/T37364.2—2024
4.2 单元数量
全国划分为:2界、7区、19亚区、54个地理省、239个生态地理单元、310个调查单元。
4.3 单元体系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见附录A。
5 各单元编码
5.1 代码结构
采用层次码结构,分为六层,层代码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层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组成;
第二层代码由一位数字组成,从1开始,升序排列,顺序编码,并打破层次限制;第三层代码由两位数字
表示,从01开始,升序排列,顺序编码,并打破层次限制;第四层代码由两位数字表示,从01开始,升序
排列,顺序编码,并打破层次限制;第五层代码由两位数字表示,从01开始,在层内升序排列;第六层代
码由一位数字表示,从1开始,在层内升序排列。第四层代码与第五层代码之间使用“-”分隔。其结构
如图1所示。
图1 代码结构图
5.2 编码方法
5.2.1 界
界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即第一层代码,其中,N表示古北界,S表示东洋界。
5.2.2 区
区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一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界代码加上第二层代码。其中,N1、N2、
N3、N4、S5、S6、S7分别表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
5.2.3 亚区
亚区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区代码加上第三层代码。各亚区代码含
义见表1。
2GB/T37364.2—2024
表1 各亚区代码表
代码 亚区名称 代码 亚区名称
N101 大兴安岭亚区 S511 西南山地亚区
N102 长白山亚区 S512 喜马拉雅亚区
N103 松辽平原亚区 S613 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N204 黄淮平原亚区 S614 西部山地高原亚区
N205 黄土高原亚区 S715 闽广沿海亚区
N306 东部草原亚区 S716 滇南山地亚区
N307 西部荒漠亚区 S717 海南亚区
N308 天山山地亚区 S718 台湾亚区
N409 羌塘高原亚区 S719 南海诸岛亚区
N410 青海藏南亚区 — —
5.2.4 地理省
地理省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亚区代码加上第四层代码。各地理省
代码含义见表2。
表2 各地理省代码表
代码 地理省名称
N10101 大兴安岭北部省
N10102 大兴安岭南部省
N10203 小兴安岭省
N10204 长白山山地省
N10205 三江平原省
N10306 山前台地省
N10307 嫩江平原省
N10308 辽河平原省
N20409 华北平原省
N20410 山东丘陵省
N20411 淮北平原省
N20512 冀晋陕北部省
N20513 晋南-渭河-伏牛省
N20514 甘南-六盘省
N30615 呼伦贝尔-辽西省
N30616 内蒙古东部省
N30717 河套-河西省代码 地理省名称
N30718 阿拉善-北山省
N30719 东疆戈壁省
N30720 准噶尔盆地省
N30721 塔里木盆地省
N30722 柴达木盆地省
N30823 天山山地省
N30824 阿尔泰山山地省
N30825 准噶尔界山省
N40926 羌塘荒漠省
N40927 昆仑省
N40928 高原湖盆山地省
N40929 帕米尔高原省
N41030 藏南高原谷地省
N41031 青藏东部省
N41032 祁连湟南省
S51133 岷山-大雪山山地省
S51134 三江横断省
3GB/T37364.2—2024
表2 各地理省代码表(续)
代码 地理省名称
S51135 云南高原省
S5123
GB-T 37364.2-2024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2部分 调查区划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0:04: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