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9.045
H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453—2013
硅
材料原生缺陷图谱
Metallographscollectionfororiginaldefectsofcrystallinesilicon
2013-12-31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硅多晶结构的不完整性 1 …………………………………………………………………………………
5 硅单晶晶体缺陷 4 …………………………………………………………………………………………
6 硅片加工缺陷 9 ……………………………………………………………………………………………
7 硅外延片缺陷 11 …………………………………………………………………………………………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氢致缺陷图 76 ………………………………………………………………………
索引 79 …………………………………………………………………………………………………………
ⅠGB/T30453—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制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会(SAC/TC203/SC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国
盛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燕、曹孜、翟富义、杨旭、谭卫东、黄笑容、楼春兰、王飞尧、石宇、刘云霞、陈赫、
梁洪、罗莉萍、李咏梅、齐步坤、李慧、向磊。
ⅢGB/T30453—2013
硅材料原生缺陷图谱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硅多晶、硅单晶、硅片和硅外延片等硅材料的各种原生缺陷及其密切相关诱生缺陷的
术语及其形貌特征图谱。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硅多晶、硅单晶、硅片和硅外延片等硅材料生产研究中各种缺陷的检验。硅器件、集
成电路的生产研究也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54 硅晶体完整性化学择优腐蚀检验方法
GB/T4058 硅抛光片氧化诱生缺陷的检验方法
GB/T14264 半导体材料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142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硅多晶结构的不完整性
4.1 晶粒粗大
4.1.1 特征
由三氯氢硅(SiHCl3)或四氯化硅(SiCl4)氢还原法和硅烷(SiH4)热分解法生长的硅多晶,表面致密
度和晶粒大小,与合格多晶明显有差异(见图1~图4)。
4.1.2 产生原因
多晶生长时沉积速率过快,温度过高,易产生颗粒粗大。
4.1.3 对单晶制备的影响
给单晶制备前多晶料的清洁处理带来困难,并成为单晶中杂质的污染源。
4.1.4 消除方法
合理控制沉积速率,控制进料配比,调节气流速度。
4.2 温度圈
4.2.1 特征
正常情况下硅多晶横断面上晶粒呈枝蔓状或径向辐射生长(见图5)。但有时可以观察到以硅芯为
1GB/T30453—2013
中心的年轮状结构,成为温度圈。它是由于结晶致密度(指SiHCl3或SiCl4氢还原法)、晶粒大小不同
或颜色的差异而形成。严重的温度圈易形成疏松的夹层。
4.2.2 产生原因
氢还原或热分解反应过程中,较大幅度的温度波动,使硅棒表面气相沉积速率不同所致。
4.2.3 对单晶制备的影响
严重的温度圈形成的疏松夹层,在其内部容易存在气泡和携带杂质,给单晶制备前多晶料的清洁处
理带来困难,并成为单晶中杂质的污染源。特别是生长区熔单晶时,会使熔体产生抖动,严重时还会发
生硅跳,影响晶体正常生长。
4.2.4 消除方法
根据工艺要求严格控制硅多晶生长时SiHCl3、SiCl4氢还原和SiH4热分解法的反应温度和温度波
动范围。
4.3 氧化夹层或夹杂层
4.3.1 特征
氧化夹层或夹杂层的特征与温度圈相似,呈同心圆层状结构,并以氧化硅为界限。由于氧化程度的
不同,氧化硅的颜色可能呈灰白色、棕黄色或深褐色等(见图6~图11)。
4.3.2 产生原因
反应气体或反应系统中,残留有较多的水分或空气,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氧化硅附着于硅
棒表面,随后在被氧化的表面上继续生长硅多晶,形成了氧化夹层。
硅芯表面不洁净,有其他附着物,在多晶硅生长过程中被沉积硅包裹,当断面经过酸腐蚀后也会出
现类似温度圈的同心凹坑,属于夹杂层。
4.3.3 对单晶制备的影响
在区熔或直拉法生长硅单晶之前,多晶的酸洗清洁处理,不能彻底将氧化夹层腐蚀掉。晶体生长时
由于氧化硅的熔点高于硅的熔点,因此,在硅熔体上易形成浮渣,在区熔法生长单晶时,往往漂浮在固液
界面附近的熔硅表面,使单晶生长无法进行。
4.3.4 消除方法
严格控制还原用氢气的含水量。反应系统要有良好的气密性,无漏水、渗水现象。开炉前应将系统
干燥,把残留的空气吹扫干净。提高进料前温度,直到硅棒表面出现晶线再进料,以便彻底去除水分或
其他杂质。
硅芯表面洁净、干燥,还原炉膛及系统干净无附着物。
4.4 裂纹(多晶硅)
4.4.1 特征
硅多晶棒表面或横断面上可以观察到裂纹(见图12~图15)。
4.4.2 产生原因
还原反应过程中,如果硅棒的中心和边缘之间的温度差过大,就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而引起裂纹。
2GB/T30453—2013
GB-T 37287-2019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 B-TrunC 系统 接口技术要求 第一阶段 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0:01: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