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书 书 书犐犆犛 65 . 020 . 01 犅 16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7 /G28 /G29 /G2A 犌犅 / 犜 36813 — 2018 /G21 /G22 /G23 /G24 ( /G25 /G26 /G27 /G28 ) /G29 /G2A /G2B /G2C /G2D /G2E 犇犲狋犲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 犅犪狋狅犮犲狉犪 狊狆狆. ( 狀狅狀犆犺犻狀犲狊犲 ) 2018  09  17 /G2F /G30 2019  04  01 /G31 /G32 /G27 /G28 /G2B /G2C /G2D /G2E /G2F /G30 /G31 /G32 /G21 /G27 /G27 /G28 /G29 /G2A /G33 /G2F /G30 /G34 /G35 /G36 /G2F /G30书 书 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 T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 / TC271 ) 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福建沙县林业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安榆林 、 洪宜聪 、 钱路 、 禹海鑫 、 郑斯竹 、 李建光 、 李艳华 、 张凯 、 徐梅 、 杨晓军 、 朱宏斌 。 Ⅰ 犌犅 / 犜 36813 — 2018 白条天牛 ( 非中国种 ) 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白条天牛属中国种与非中国种的检疫鉴定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木材 、 板材和木包装等携带的白条天牛属昆虫的检疫鉴定 。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2 . 1 前胸背板侧刺突   狆狉狅狀狅狋狌犿犾犪狋犲狉犪犾狊狆犻狀犪犲 前胸背板两侧中部具有突出的尖狭端部 , 通常呈刺状的瘤突 ( 附录 A 图 A.1 )。 2 . 2 后胸前侧片   犿犲狋犪犲狆犻狊狋犲狉狀狌犿 后胸背板的前侧片 ( 附录 A 图 A.2 )。 2 . 3   前胸后背板褶   狆狅狊狋狀狅狋犪犾犳狅犾犱 天牛幼虫背板后缘褶状区域 , 其上常着生数排大小不一的颗粒 ( 附录 A 图 A.6 )。 2 . 4   前胸腹板主腹片   狆狉狅狊狋犲狉狀狌犿犿犲犱犻狅狆狉犪犲狊狋犲狉狀狌犿 天牛幼虫前胸腹板中央半圆形或三角形区域 。 2 . 5   步泡突   犪犿犫狌犾犪狋狅狉狔犪犿狆狌犾犾犪犲 天牛幼虫 1 节 ~ 6 节或 1 节 ~ 7 节的腹背部非常相似 , 具有大型肉质的卵形突起 , 即步泡突 , 步泡突有助于虫体在坑道内移动 ( 附录 A 图 A.6 )。 3   白条天牛属基本信息 学名 : 犅犪狋狅犮犲狉犪 Dejean 异名 : 犕犲犵犪犮狉犻狅犱犲狊 Pascoe , 1866 犛犲犿犻犫犪狋狅犮犲狉犪 Kriesche , 1914 犜狔狉犪狀狀狅犾犪犿犿犻犪 Kriesche , 1914 隶属于鞘翅目 Coleoptera , 天牛科 Cerambycidae , 沟胫天牛亚科 Lamiinae , 白条天牛族 Batocerini 。 族内与该属形态较相近的属有粒肩天牛属 犃狆狉犻狅狀犪 Chevrolat 。 白条天牛属全世界记载命名 55 种 , 我国已记录 11 种 。 其他信息参见附录 B 。 4   方法原理 根据白条天牛的为害状 , 在检疫现场中观察进境阔叶类的带皮原木 、 枝条等 , 取得成虫虫样 , 发现幼 1 犌犅 / 犜 36813 — 2018 虫时可连同木材一起取回饲养 , 待羽化成成虫后 , 制作成针插标本 , 用显微镜观察 , 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 。 5   仪器和试剂 5 . 1   仪器 生物显微镜 、 体视显微镜 、 光照培养箱 。 5 . 2   用具 培养皿 、 烧杯 、 酒精灯 、 微型解剖刀 、 解剖针 、 吸管 、 毛笔 、 标签 、 指形管 、 镊子 、 斧 、 凿 、 尖嘴钳 、 螺丝刀 、 放大镜 、 载玻片 、 盖玻片 、 记号笔等 。 5 . 3   试剂 卡莱氏溶液 : 95% 乙醇 ∶ 冰乙酸 ∶35% 甲醛 ∶ 蒸馏水 =17∶2∶6∶28 , 用于幼虫形态固定 ; 75% 甘油乙醇溶液 : 在 75% 的乙醇溶液中加入乙醇溶液 0.5% ~ 1.0% 的甘油而成 , 用于成虫和幼虫的保存 ; 75% 乙醇溶液 , 用于虫体清洁或成虫保存 。 6   现场检疫 现场检查时重点检查是否有天牛虫孔 、 木屑及排泄物 、 坑道和虫体 。 对发现天牛为害的木材 , 可用手工锯 、 凿子 、 螺丝刀等工具剥开树干或树皮 。 如发现天牛成虫 , 用镊子将虫体取出并将带为害状木料一起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定 。 如现场只发现幼虫 , 则应将幼虫连同被害木一起带回 , 饲养成成虫后再进行鉴定 。 将上述检查所获得的虫体放于保存液或 75% 的乙醇溶液中进行固定 , 注明截获来源地 、 截获口岸 、 寄主 、 截获时间 、 采集人等信息 。 7   实验室鉴定 7 . 1   沟胫天牛亚科 犔犪犿犻犻狀犪犲 的鉴定特征 7 . 1 . 1   成虫 体小或中等至大型甲虫 , 头部大多下口式 , 不狭长 , 后部不缢缩成细颈 ; 触角着生在复眼内缘处 , 距 上颚基部较远 ; 下鄂须端节末端尖锐 。 前胸背板两侧无边缘 , 两侧大多各有一个侧刺突 , 或缺 ; 中胸背板发音器无中沟 。 前足胫节内侧具斜沟 , 中足胫节外侧大多有斜沟或完整 。 7 . 1 . 2   幼虫 头部近长方形 , 两边平行 , 后缘浑圆或平截 ; 头盖两半叶完全愈合 ; 口上片刚毛至少 6 根 ; 足无或仅 具痕迹 ; 中胸气门突入前胸 ; 前胸背板后半部多具粗颗粒 、 微刺突或细粒 , 侧沟明显 。 7 . 2   白条天牛属的鉴定特征 7 . 2 . 1   成虫 触角柄节下侧常有密短毛或粗糙棘突 ; 前胸侧刺突尖锐 , 较发达 ; 中足基节窝开放式 ; 后胸前侧片狭 2 犌犅 / 犜 36813 — 2018 长 , 前端不呈原弧形 。 体中等至大型 , 长形 , 宽大 , 体褐色至黑色 , 被绒毛 , 具斑纹或者无斑纹 , 腹面两侧从复眼至腹部末端 , 各有一条相当宽的白色纵纹 。 触角基瘤突出 , 彼此分开较远 ; 额长方形 , 上唇有 4 束簇毛 , 位于同一横行上 , 复眼下叶横阔 , 显著长于颊 ; 触角粗壮 , 雌 、 雄虫触角均超过鞘翅 , 触角具刺 , 基部数节粗糙 , 具皱纹 , 下沿有稀疏缨毛 , 柄节端疤开放式 , 第 4 节至 10 节各节依次减短 , 第 11 节稍长 。 前胸背板宽远胜于长 , 两侧具刺突 , 前 、 后缘有横凹沟 。 小盾片宽舌形 。 鞘翅肩宽 , 肩上着生短刺 , 后端稍窄 , 端缘切斜 , 外端角圆形 、 钝角形或刺状 , 内端角尖锐成刺状 , 基部有颗粒 。 前足基节窝向后开放 , 中胸腹板凸片无瘤突 ; 足较长 , 雄虫前足较中 、 后足稍长 , 腿节 、 胫节下沿粗糙 , 具小齿突 , 胫节弯曲 ; 雌虫前足腿 、 胫节下沿光滑 ; 中足胫节外端略有一条斜凹沟 。 本属与粒肩天牛属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属触角节下侧常有密短毛或粗糙棘突 , 后者触角节光滑 , 基部常有淡色绒毛 。 7 . 2 . 2   成熟幼虫 白条天牛属幼虫体型硕大 , 触角 3 节 , 孔闭式 , 侧单眼 1 对 , 外咽片分界线不明显 ; 前胸背板和前胸 腹板具粗糙颗粒 、 凿点或刺突 , 腹节上侧片的侧瘤突具 1 对骨化坑 , 第 9 腹节背板无尾突 , 肛门 1 横裂 。 腹部步泡突具成列的瘤突 。 本属与粒肩天牛属的主要区别在于 , 粒肩天牛体型中等 , 触角 2 节 , 腹部步泡突无瘤突 , 具刺突 。 7 . 3   中国已知白条天牛种类的鉴别特征 7 . 3 . 1   橙斑白条天牛 犅犪狋狅犮犲狉犪犱犪狏犻犱犻狊 犇犲狔狉狅犾犾犲 鉴定特征 : 体长 51mm ~ 68mm , 体宽 17mm ~ 22mm 。 体大型 , 黑褐色至黑色 , 背面被稀疏青棕 灰色细毛 。 触角基部 4 节光滑 。 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对橙黄或乳黄色肾形斑 。 鞘翅有几个大小不同的近圆形橙黄或乳黄斑纹 , 活体时斑纹接近红色 , 每鞘翅大约有 5 个或 6 个主要斑纹 。 老熟幼虫 : 体长可达 120mm 。 前胸背板横宽 , 可达 20mm , 周缘色淡 , 前区较光滑 , 前端密生细毛 , 后区骨化板坚硬 , 密布棕褐色凿点状扁颗粒 , 两侧颗粒粗而较稀 , 中间部分的颗粒向后渐细密 , 侧沟较直 , 后背板褶发达 , 新月形 , 具 6 排 ~ 9 排深色颗粒 , 第一排的颗粒最大 , 有 40 个左右 , 略呈短柱形 , 向后各列渐细密 , 略呈圆形 , 前胸背板的中前腹片呈拱形 , 前区中部密生细毛 , 两旁各有 1 深褐色斑 , 后区密布棕褐色颗粒 , 侧前腹片密生细毛 , 小腹片褶前缘附近密生细颗粒 。 7 . 3 . 2   多斑白条天牛 犅犪狋狅犮犲狉犪犺狅狉狊犳犻犲犾犱犻 鉴定特征 : 成虫体长 32mm ~ 97mm , 宽 9mm ~

.pdf文档 GB-T 36813-2018 白条天牛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36813-2018 白条天牛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GB-T 36813-2018 白条天牛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GB-T 36813-2018 白条天牛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7 23:46: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