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71.040.10 N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2198—2015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通则 Standard practice for general techniques of infrar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15-12-10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2198—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定义和符号 3 一般说明 设备 5 6 危险性 红外定量分析测试的注意事项 单组分分析理论 9 单组分工作曲线的绘制 10 多组分分析理论 11 多组分溶液分析· 12 基线 13 单 谱带的测量 14 基线法 15 非溶液分析 16 光谱差减法 17 计算方法 比尔定律图中的曲率校正 10 19 统计评估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操作指南 12 参考文献 GB/T3219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照采用ASTME168一2004《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通则》。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北京大学、北京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华夏 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雅娟、翁诗甫、高程达、唐青云、张新民、娄兴军。 三 GB/T32198—2015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通则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红外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涉及使用和不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方面 的内容。 1.2本标准不涉及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关的安全问题。用户在使用前,应确定本标准应用的局限性,并 有责任制定适宜的安全及健康规范。有关安全注意事项见第6章和A.4.5.1.3中的注1、A.4.6.1.3中的 注1和A.5.6中的注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STME131分子光谱学相关术语(TerminologyRelatingtoMolecularSpectroscopy) ASTME334红外微量分析通用技术(PracticesforGeneralTechniquesofInfraredMicroanaly sis) formanceof Dispersive InfraredSpectrometers) ASTME1252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通则(PracticeforGeneralTechniquesforObtainingIn- frared Spectra forQualitativeAnalysis) ASTME1421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的表征与测量性能:0级和1级填充零[Practice for Describing and 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meters: Level Zero and Level One] ASTME1655红外多变量定量分析技术通则(PracticesforInfraredMultivariateQuantitativeAnalysis) 3术语、定义和符号 ASTME131界定的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一般说明 本标准为所有红外光谱工作者提供了一套从准备、操作到计算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的指导。 5设备 5.1本标准所叙述的红外分析技术的前提是,仪器的质量不仅应符合通用的商业标准,而且还应符合 制造商的技术指标。傅里叶变换仪器和色散型仪器分别参阅ASTME1421和ASTME932,微量分析 参阅ASTME334。 5.2在开发一种新的光谱方法时,研发人员应描述所用的仪器和仪器的性能,方法的重复性和偏差能 1 GB/T32198—2015 够重现。为了便于其他使用者使用该方法,有必要对性能作详细的说明。 6危险性 本标准的使用者应意识到,有关电气设备、红外样品池、溶剂和其他化学试剂的使用存在危险性,本 标准中所提到的危险性不能代替在某一特定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样品池和化学试剂的危险性。 7红外定量分析测试的注意事项 7.1进行红外定量分析通常需要使用到光栅、滤波器、棱镜或干涉仪之类的部件。设计分析方案时,应 遵循以下准则: 7.1.1总是在仪器最稳定和实验条件能够重复的状态下操作仪器。包括仪器预热时间、标样和样品温 度的平衡,以及仪器性能校准的重现性。校准之后,使用相同的设置进行分析。所有红外仪器均应参照 仪器制造商的建议设定参数。仪器校准之后,采用相同的参数进行测试。 位(AU)时,就认为谱带的信噪比足够高了。如果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灵敏度很高,假如基线能够准 确确定,吸光度值较低的谱带也能用于定量分析(见第12章)。因为色散光谱仪[2]和FT-IR光谱仪[3,41 都存在吸光度非线性的问题,所以应避免使用吸光度高于0.8AU的谱带。测试多组分样品时,吸光度 值可以超出最佳范围[5],但吸光度最好不要超过1.5L2-4。虽然组分浓度很高,但吸收谱带比较弱,这种 较弱的吸收谱带也可以认为已落在吸光度最佳范围内。 7.1.3测试样品的溶液光谱能得到最准确的分析结果。对于不太黏稠的液体样品,如果第一个样品测 试完成后,不再改变样品池的位置(样品池位置固定法),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测试结果。这是因为每次将 样品池插入样品架的位置不可能完全相同。将样品池固定好,接上管路,样品以流动的方式进人样品 池。如果不能使用流动样品池,每次将样品池插人样品架后,样品架都应该很牢固,不应倾斜和横向 移动。 7.1.4除非有理由怀疑样品池内存在沉积物或样品池被污染,否则,在样品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用下一 个要测试的样品溶液将已测试的样品溶液从液池中冲洗出来。冲洗液池的样品溶液体积至少为进样口 和液池出口之间体积的5倍(越多越好,如20倍)。 7.1.5对于某些谱带,吸光度最大处的波数随样品浓度而改变。同样的,基线的位置也可能随浓度而 改变。基线位置的选择应十分仔细,要考到吸光度最大值处波数的位移。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一系列 光谱,在固定波数位置测量吸光度,还是在实际测得的最大吸收峰位置测量吸光度。最好是通过这两种 测量方法的比较,从中选用一种测量方法。 7.1.6只要有可能,最好直接测量吸光度。可以通过仪器或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将透射率光谱转换为吸 光度光谱。如果不能得到吸光度光谱,可以通过附录A中的式(A.19)和式(A.20)进行数据转换。 7.1.7使用样品信息最多的光谱区间,选择吸光度较大的谱带进行分析,此外,其他样品对所测量的谱 带影响应最小 7.1.8光谱仪的性能应该很好,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响应。信噪比(S/N)满足精度要求。 7.1.9所选择的分析谱带,其吸光度和浓度的线性关系受分子间相互作用、样品的折射率和光谱仪非 线性的影响应最小。 8单组分分析理论 光谱的定量分析基于比尔-布格-朗伯(以下简称比尔定律)定律,单组分体系,比尔定律表述 如式(1): A=abc .(1) 2
GB-T 32198-2015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通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8 17:30:5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4.7 M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12967.3-202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及有机聚合物膜检测方法 第3部分:盐雾试验.pdf
T-GZBZ 33—2022 事故多发道路判别与改善技术指南.pdf
GB-T 33656-2017 企业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方法.pdf
GB-T 42105-2022 水泥和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pdf
GB-T 32059-2015 高速动车组车窗、车门抗风压载荷疲劳试验方法.pdf
GM-T 0092-2020 基于SM2算法的证书申请语法规范.pdf
GB-Z 40847-2021 认知康复训练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DB5101-T 117—2021 医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成都市.pdf
GB-T 37002-2018 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邮件系统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42209-2022 液晶显示屏用点对点 P2P 信号接口 传输协议.pdf
GB-T 39334.1-2020 机械产品制造过程数字化仿真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GB-T 30976.1-2014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第1部分:评估规范.pdf
T-SIA 031.1—2021 系统安全工程网络弹性构建指南 第1部分 概述.pdf
DB33-T 2487-2022 公共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指南 浙江省.pdf
GB-T 20507-2018 球形氢氧化镍.pdf
DB3308-T 026-2015 衢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导则 衢州市.pdf
GA-T 1177-2014 信息安全技术 第二代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df
民航 MH-T 1076.1-2023 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部分:机场端建设规范.pdf
NIST 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改善框架-美国关基-v1.1-2018年 安全内参翻译版本.pdf
1
/
3
27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4.7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