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120.10
T 12
T/ZZB 1469 —2019
乘用车发动机用铝合金正时涨紧轮
Tension pulling wheel of p assenger automotive engine
2019 - 12 - 26发布 2019 - 12 - 31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ZZB 1469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5 基本要求 .......................................................................... 2
6 技术要求 .......................................................................... 2
7 试验方法 .......................................................................... 4
8 检验规则 .......................................................................... 5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6
10 质量承诺 ......................................................................... 6
T/ZZB 1469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塑料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宁波市北仑顺兴联合压铸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彪、周山山、张正来、徐敬叶、旷鑫文、范进桢、陈劼、陈发明、高献策、
崔杰、马晓锋。
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蒋建平。
本标准由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T/ZZB 1469 —2019
1 乘用车发动机用铝合金正时涨紧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发动机用铝合金正时涨紧轮(以下简称:涨紧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表示
方法、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发动机用铝合金正时涨紧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31.1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103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5678 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GB/T 6414—2017 铸件 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7999 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法
GB/T 8005.1 铝及铝合金术语 第1部分:产品及加工处理工艺
GB/T 8005.2 铝及铝合金术语 第2部分:化学分析
GB/T 8005.3 铝及铝合金术语 第3部分:表面处理
GB/T 8014.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第1部分:测量原则
GB/T 11346 铝合金铸件射线照相检测 缺陷分级
GB/T 11351—2017 铸件重量公差
GB/T 13822 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GB/T 15056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GB/T 15115 压铸铝合金 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8005.1、GB/T 8005.2及GB/T 8005.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及表示方法
合金代号中“ YL”(“Y”及“L”分别为“压”和“铝”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表示压铸铝
合金,YL后第一个数字 1、2、3、4分别表示 Al-Si、Al-Cu、Al-Mg、Al-Sn系列合金,代表合金的代号,
YL后第二、三两个数字表示顺序号。
T/ZZB 1469 —2019
2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研发
5.1.1 应采用三维软件对产品结构、模具结构进行动画模拟设计。
5.1.2 应采用仿真软件对产品铸造工艺进行模流仿真分析。
5.1.3 应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潜在模式及失效模式分析。
5.2 原材料及零部件
5.2.1 铝合金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 GB/T 30512 中对铅、汞、镉、六价铬四种禁用物质的要求。
5.2.2 铝合金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至少应符合 GB/T 15115 中合金代号为 YL101、YL112、YL113的要求。
5.3 制造工艺与装备
5.3.1 应采用多级压铸成形工艺。
5.3.2 压铸模具应采用自动冷却系统,对模具温度进行实时冷却。
5.3.3 模具内部应采用高压点喷雾装置,对模具滑块进行冷却。
5.3.4 压铸单元应采用机器人取件、机器人喷雾等自动化设备。
5.3.5 应采用至少五轴数控自动化生产线,对产品进行精密加工。
5.3.6 一般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 GB/T 6414-2017 中A级要求。
5.4 检验检测
5.4.1 应配备直读光谱仪、拉力试验机、X-Ray 、工业CT、显微镜、粗糙度分析仪、三坐标分析仪等
检测设备对产品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内部孔隙率、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等项目进行检测。
5.4.2 产品外观质量应在线监测。
6 技术要求
6.1 化学成分
应符合表1 的要求。
表1
单位:%
材料
编号 材料代号 主要成分 污泥 指数
Fe Cu Si Mn Mg Zn Ni Ti Cr Sn Pb Al 其他
1# YL113 0.6-
1.0 2.0-
3.5 9.6-
11.0 ≤
0.50 0.2-
0.3 ≤
1.00 ≤
0.50 ≤
0.25 ≤
0.05 ≤
0.15 ≤
0.20 剩余 0.05-
0.25 ≤
1.8
2# YL101 ≤
1.00 ≤
0.60 9.0-
10.0 ≤
0.35 0.45-
0.6 ≤
0.40 ≤
0.50 - - ≤
0.15 - 剩余 ≤
0.25 ≤
1.8
3# YL112 ≤
1.00 3.0-
4.0 7.5-
9.5 ≤
0.50 ≤
0.10 ≤
2.90 ≤
0.50 - - ≤
0.35 - 剩余 - ≤
1.8
注:① 其他包括Ca、Cd 、Li、Be四种元素。
② 污泥指数包括Fe、Mn 、Cr三种元素含量,具体算法为1Fe+2Mn+3Cr≤1.8 。
T/ZZB 1469 —2019
3 6.2 机械性能
随炉试样的室温机械性能应符合表2 的要求。
表2
材料编号 抗拉强度
(压铸棒) 屈服强度
(压铸棒) 延伸率
(压铸棒) 硬度(HB)
(料柄)
1# ≥310 MPa ≥220 MPa ≥2.0 % ≥85 HB
2# ≥320 MPa ≥168 Mpa ≥3.6 % -
3# ≥327 MPa ≥220 Mpa ≥3.6 % ≥85 HB
注:采用本体取样检验时,取样部位、试样尺寸和机械性能应在技术图样中标注。
6.3 表面质量
6.3.1 外观质量
6.3.1.1 表面应光滑,无毛刺,不允许有裂纹、欠铸和任何穿透性缺陷。
6.3.1.2 表面允许存在的擦伤缺陷其深度应不大于 0.3 mm,且长度应不大于 20 mm;表面凹陷缺陷其深
度应不大于 0.5 mm,且直径应不大于 2 mm;表面网状毛刺凸起高度应不大于 0.5 mm,且区域面积应不大
于
T-ZZB 1469—2019 乘用车发动机用铝合金正时涨紧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6: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