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1.060.99
CCS G 14
T/ZZB 2292 —2021
纳米银抗菌溶液
Antibacterial solution containing silver
2021 - 08 - 26 发布 2021 - 09-26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ZZB 2292 —2021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基本要求 ........................................................ .................. 1
5 技术要求 ........................................................ .................. 2
6 试验方法 ........................................................ .................. 3
7 检验规则 ........................................................ .................. 4
8 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 5
9 质量承诺 ........................................................ .................. 5
T/ZZB 2292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浙江枧洋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
限公司、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绪兵、王素娟、郑玲、周波、刘敏芳、马晓艳。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史婉君。
T/ZZB 2292 —2021
1 纳米银抗菌溶液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纳米银抗菌溶液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以水为溶剂制成的纳米银抗菌溶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GB/T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 30544.4—201 9 纳米科技 术语 第4 部分:纳米结构材料
GB/T 35828—2018 化妆品中铬、砷、镉、锑、铅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36083—201 8 纳米技术 银离子材料 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HG/T 4317— 2012 纳米银抗菌溶液
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 卫生部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年版) 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GB/T 30544.4—2019、GB/T 360 83—2018、HG/T 4317—20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设计研发
4.1.1 应具备优化设计配方和抗菌性能的能力。
4.1.2 应具备杂质含量、银颗粒平均粒度等性能的分析和验证的能力。
4.2 原材料 4.2.1 去离子水
符合GB/T 6682—2008中三级水的要求。
4.2.2 银源原液
常规原液有效银含量(2
000±200)mg/L。
T/ZZB 2292 —2021
2 4.3 工艺及装备
4.3.1 应采用混合搅拌工艺自动定量灌装。
4.3.2 工艺参数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应全程使用搅拌控制器,实现过程可追溯。
4.4 检验检测 4.4.1 应具备外观、银含量、银含量标示误差、银颗粒平均粒度等项目的检测能力。
4.4.2 应配备色度仪、杂质含量检测仪、高精度纳米粒度仪等检测设备。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要求
透明液体。
5.2 理化指标要求
纳米银抗菌溶液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要求
项目 要求
pH值 协议
银含量/mg/L 协议
银含量标示误差/% ≤10
银颗粒平均粒度(D 50/nm) ≤10
杂质含量:
铅(以Pb计),mg/L
砷(以As计),mg/L 汞(以Hg计),mg/L 镉(以Cd计),mg/L 按使用条件配制后,应
<5 <1
<0.5
<2
5.3 抗菌要求
纳米银抗菌溶液的抗菌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抗菌要求
项目(产品稀释到10 mg/L,作用30分钟的抗菌率) 要求 稳定性
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25922或
AS1.90),% ≥99
≥6个月;
对三种菌的抗菌率依然≥99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6538
或AS1.89),% ≥99
对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albicans),% ≥99
注:GB/T 15979—2002附录C 规定:“杀菌率≥90 %,产品有杀菌作用。”
T/ZZB 2292 —2021
3 5.4 皮肤刺激性
纳米银抗菌溶液的皮肤刺激性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皮肤刺激性要求
项目 要求
皮肤刺激性(多次) 无刺激感
6 试验方法
6.1 警告
本文件中使用的样品、溶剂具有轻微腐蚀性和低毒性,操作时需佩戴防护眼镜、丁腈手套、穿上工
作服。尽量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避免与明火接触。
6.2 外观要求
自然光下肉眼观察。
6.3 理化指标 6.3.1 pH 值
按GB/T 36083—2018中4.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2 银含量
按HG/T 4317—2012中5.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3 银含量标示误差
按HG/T 4317—2012中5.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4 银颗粒平均粒度
按GB/T 36083—2018中4.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5 杂质含量测试方法 6.3.5.1 铅、砷、镉含量按 GB/T 35828—201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5.2 汞含量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版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6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6.3.6.1 抗菌性能按 HG/T 4317 附录 A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6.2 稳定性测试方法可参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室温
下存放 6 个月,然后按 6.3.6.1 进行抗菌性能测试。
注:也可采用加速试验法,即(54~57)℃恒温箱内存放14天,测试合格后可判定稳定性为1年。
6.4 皮肤刺激性试验
多次完整皮肤剌激试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 2.3.3.3.3 规定的方法测定。
T/ZZB 2292 —2021
4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纳米银抗菌溶液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型式检验
7.2.1 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4 的规定。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试验:
a) 原材料的批号、型号、供货厂家等有变更时;
b) 生产工艺流程有变化时;
c) 转厂迁址后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每年进行一次;
e) 生产设备停产 6 个月以上,又开始第一次生产时;
f) 客户特殊要求时。
7.2.2 所有检验项目均应合格,则该型式检验通过。
7.3 出厂检验 7.3.1 产品应按批交货。每批由同一原料、同一工艺生产的纳米银抗菌溶液组成。
7.3.2 产品取样方法和数量按 GB/T 6680 的规定进行。
7.3.3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见表 4。
7.3.4 出厂检验均合格时,则判该产品合格。若一个或以上项目不符合时,则判定产品不合格。
表4 检验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外观 √ √ 5.1 6.1
T-ZZB 2292—2021 纳米银抗菌溶液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11: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