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3.120.10
CCS K 13
T/ZZB 2383 —2021
低损耗稳相射频同轴电缆
Low-loss stable phase radio frequency and coaxial cable
2021 - 09 - 01 发布 2021 - 10-01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ZZB 2383 —2021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结构型式 与命名 .................................................................... 1
5 使用环境条件 ...................................................... ................ 2
6 基本要求 ........................................................ .................. 2
7 技术要求 ........................................................ .................. 3
8 试验方法 ........................................................ .................. 6
9 检验规则 ........................................................ .................. 8
10 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 ........................................................... 9
11 质量承诺 ....................................................... ................. 10
T/ZZB 2383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嘉兴翼波电子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常州市何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赤伟、何小云、苏文、皇甫风光、赵康乐、杨小芳、刘洋。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赵奇。 本文件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T/ZZB 2383 —2021
1 低损耗稳相射频同轴电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损耗稳相射频同轴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与命名、使用环
境条件、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工作频率范围300 MHz~40 000 MHz的无线通信中用来传输射频信号的低损耗稳相射频
同轴电缆。
本文件规定的电缆最高工作频率应达到40 000 MHz。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00.10—2013 电工术语 电缆 GB/T 17737.1 同轴通信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和要求 GB/T 17738.1—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1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6572—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JB 150.3A—200 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高温试验
GJB 150.4A—200 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低温试验
GJB 973A—2004 柔软和半硬射频电缆通用规范 HG/T 3028 糊状挤出用聚四氟乙烯树脂 JB/T 3135 镀银软圆铜线 JB/T 11131 电线电缆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 YD/T 3392—2018 通信电缆 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 实心绝缘镀银铜带绕包编织外导体
型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0—2013、GB/T 17737.1、GB/T 17738.1—2013和GJB 973A—2004界 定的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文件。 4 结构型式与命名 4.1 结构型式
电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
T/ZZB 2383 —2021
2
标引序号说明:
1——实心内导体; 4——中间层; 2——绝缘介质; 5——外层屏蔽; 3——外导体; 6——护套。
图1 结构示意图
4.2 产品命名
电缆的型号命名方法按GB/T 17737.1的规定,型号结构示例如下:
SW FC F46 – 50 – □ L W
结构序号:低损耗 绝缘外径:mm 标称特性阻抗:Ω 护套代号:聚全氟乙丙烯 绝缘代号:微孔聚四氟乙烯半空气 分类代号:稳相射频同轴电缆
注1:绝缘外径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的整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注2:镀银铜实心内导体代号:SPC,一般省略。
示例:标称特性阻抗为50 Ω,绝缘标称外径为2.85 mm的微孔聚四氟乙烯半空气绝缘、聚全氟乙丙烯护套,镀银铜
实心内导体镀银铜丝编织外导体的低损耗稳相射频同轴电缆的型号为SWFCF46-50-3-LW。
5 使用环境条件
使用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使用环境温度:-55 ℃~165 ℃。
b) 海拔:1 000 m 及以下。
6 基本要求
6.1 设计研发
6.1.1 应采用电磁仿真软件对电压驻波比、特性阻抗等电气性能进行优化。
T/ZZB 2383 —2021
3 6.1.2 应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软件对产品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
6.1.3 应具有产品定制能力。
6.2 原材料及零部件
6.2.1 实心内导体应采用镀银铜线, 镀银层厚度应不小于 2.0 μm,其他性能应符合 JB/T 3135 的规定。
6.2.2 绝缘介质表观密度标称值应不低于为 0.7 g/cm3。
6.2.3 外导体应采用镀银铜带重叠绕包, 镀银层厚度应不小于 2 μm,镀银铜带应符合 YD/T 3392—2018
中附录 A 的规定。
6.2.4 外层屏蔽应采用镀银铜线编织,镀银层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0.5 μm。
6.2.5 护套料采用聚全氟乙丙烯,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 0.10 mm,平均厚度一般不超过 0.50 mm,其
他要求应符合 JB/T 11131。 6.2.6 所有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 GB/T 26572—2011 中第 4 章的限量要求。
6.3 工艺与装备
6.3.1 绕包加工过程中应采用立式绕包机、卧式绕包机等自动化设备,且具有主动放线及恒张力控制
系统。
6.3.2 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在线激光测径仪对电缆尺寸进行动态监测。
6.3.3 护套层的制造应采用带有自动张力控制及主动放线系统进行生产。
6.4 检验检测
6.4.1 应配备拉力计、膜厚仪、40
GHz(或以上)的网络分析仪、TDR 测试仪等设备。
6.4.2 应具备电阻率、抗拉强度、电镀层膜厚、动态直径监测、火花试验、弯曲性、绝缘阻抗、绝缘
介质耐电压、衰减常数、电压驻波比、特性阻抗的检测能力。
7 技术要求 7.1 外观要求
电缆应无任何毛刺、压痕、异物、划伤、开裂、破损缺陷。
7.2 尺寸允许偏差
电缆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要求
实心内导体直径偏差/mm ±0.03
护套直径偏差/mm ±0.10
7.3 护套不圆度
护套不圆度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的30 %。
7.4 机械与环境性能
7.4.1 导体附着力
T/ZZB 2383 —2021
4 实心内导体对绝缘介质层的附着力为20 N~70 N。
7.4.2 弯曲性
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应不大于18 mm,重复弯曲半径应不大于36 mm,试验后,整体外护套上应无开裂、
裂纹、折断、起皱现象。
7.4.3 高温贮存
在(165±5)℃,时间保持2 h
T-ZZB 2383—2021 低损耗稳相射频同轴电缆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08: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