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 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总平面设计,系统设计,附属 设施设计。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或建议,请寄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地址:北京市 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邮编:100714)。X 本标准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原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闫平邹全程 宋子刚 蒋岳新 涂琼 邓立斌 徐健楠 慕晓炜 杨旭东 王强 姚启超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胡迎瑞 吴建国 王宏伟 舒立福 刘晓东 王立夫 徐海峰 陈文阁 李涛 次 目 总 则 1 ) 2 总平面设计 2 2. 1 总平面设计方案 2) 2. 2 系统组成 2 ) 2.3 现场勘查 3) 2. 4 总平面设计图 4) 3 系统设计 5 3. 1 瞭望塔(台) 5 3. 2 视频监控 5) 3. 3 地面巡护 (10) 4 附属设施设 (12) 4. 1 供电及电池 (12) 4.2防雷系统 (12) 3防盗系统 (14) 本标准用词说明 (15) 引用标准名录 (16) Contents Generalprovisions 2 Designforgeneral plan 2 2.1 Project of design for general plan 2) 2.2 System composition 22) 2.3 Field survey 2.4 Drawing of designforgeneralplan 4 3 Design for system 3. 1 Manual watching 3. 2 Video carrier monitor 5 3.3 Patrol (10) 4 Design for necessary installation (12) 4. 1 System of ersupplyandsource (12) 4. 2 System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12) 37 rsystem (1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5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6) 1总则 1.0.1为规范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的建设,促进森林火情瞭望 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确保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高效、经济、 实用,增强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火情瞭望监测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 建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 1.0.3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的各项设计要求,是 进行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的依据;是编制、评估、审批森林 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审查森林火情瞭望监测 系统建设项目设计和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1.0.4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应明确建设目的、设计原则和 标准,设计阶段应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1.0.5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总平面设计 2.1总平面设计方案 2.1.1森林火情望监测的主要形式应为瞭望塔(台)瞭望、视频 监测、地面巡护三种主要类型。各地在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本 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林区的实际环境,同时将林火监控和其他林 业资源监控建设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林火监测 类型。 2.1.2瞭望塔(台)建设地点应以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控制火灾 易发区域范围最大为原则。 2.1.3视频监测前端建设地点除应满足瞭望塔(台)的要求外,尚 应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后端监控系统应设在县级(林业局)防火 办,并应与国家、省市建立四级联网的立体监控体系。 2.1.4地面巡护应利用道路和交通工具进行巡护,弥补固定瞭望 设施的监测盲区为主,兼有火源管理排查火险隐患和及时扑救初 发火情的职能。 2.1.5总平面设计方案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规定的 建设地点、功能以及各类建设内容和与外部保持联系的方式等 编制。 2.2系统组成 2.2.1瞭望塔(台)瞭望应由望塔(台)、塔房、塔道、瞭望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设备,以及供电、供水、供暖、防雷等附属设施 组成。 2.2.2系统组成应包括下列内容: 1监控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2: 1)网络系统的建立除应基于国家、省、市、县地理信息系统 和定位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远程视频联网监 控,远程控制前端供电、传输及主要设备上下电智能管 理,尚应通过中心管理系统实现前端主要设备程序升级、 维护管理及报警联动: 2)县(林业局)级监控中心应存储全部所属前端基站采集的 实时视频数据; 3)各级监控中心应实时显示点播的前端基站采集的视频: 应具有采用前端反馈的数字转台(云台)姿态参数和指挥 系统结合与视频同步定位火点的功能; 4)附属设施应包括供电、防雷防静电、综合布线和设备 集成。 2前端基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铁塔和立杆:塔高在10m以上应选铁塔,10m以下宜选 立杆,铁塔立杆均应满足设备正常运行及人工维护承 载能力 2)前端设备应包括数字转台(云台)图像采集、智能管理、 <视频传输和防护罩; 3)烟火识别和定位应采用基手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的烟火智 能处理嵌入式设备,将数字转台(云台)参数、报警信息和 烟火方位实时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 4)附属设施应包括供电、机柜、防雷电、防盗设施。 3网络传输应视前端建设地点的具体情况,宜选择租用光 缆、新建光缆或新建无线网络方式,优选为双网传输方式。 2.2.3地面巡护应包括巡护道路、交通工具、瞭望设备、定位跟踪 设备、通信设备、扑火机具和防护装备。 2.3现场勘查 2.3.1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宜按各设计阶段的勘察要求分阶段 3 进行勘察;或采用一次性现场勘查,分阶段设计。 2.3.2瞭望塔(或前端基站)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各项工程设施,同 时应与监测范围内的其他防火建设工程相结合,不应重复建设 2.3.3瞭望塔(或前端基站)应根据建设地点的地质、地形以及相 关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布设防震、防地质灾害、防水土流失、防风 等安全保护措施。 2.4总平面设计图 2.4.1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实地勘察,通过 方案比较和论证,采用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2.4.2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总平面设计的前端设施、巡护路 网、通信线路、基层监控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总平面图设计中前端监测设施、塔道、巡护道路应统筹布 设,相互协调; 2前端监测设施、巡护道路、通信方案的设计应按相应的技 术要求在图上选点,选线; 3巡护路网应根据工程区的地形植被火险等级等条件,按 现行行业标准《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执行; 4应按勘察成果进行设计,形成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工程 总平面设计图。 4 3系统设计 3.1瞭望塔(台) 3.1.1瞭望塔(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瞭望塔(台)类型应包括钢结构瞭望塔(台)和钢筋混凝土 结构瞭望塔(台)。瞭望塔(台)高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森林防火 工程技术标准》LYJ127规定,高于主林冠层2m以上。 2瞭望塔(台)的使用寿命应在20a以上,抗风载能力应为8 级以上,塔基应选择在地质条件坚硬的基础上。 3.1.2塔房、塔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塔房及附属设施应设置在钢结构瞭望塔附近,应采用砖混 结构,满足2名工作人员值守;钢筋混凝土结构瞭望塔的较底层可 2塔道系应是瞭望塔与最近的林区道路的连接线,分为步行 塔道和车行塔道,步行道宽度宜为2m,车行塔道宽度按现行行业 标准《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执行。 3.1.3瞭望、通信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瞭望设备应包括定位刻度盘和高倍望远镜、便携式红外望 远镜、测距仪; 2通信设备应包括基地台、手持对讲机。 3.2视频监控 3.2.1前端监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塔宜采用铁塔,高度视控制范围而定,宜为7m~ 30m,且设备安装平台高于附近林冠2m以上; 2数字转台(云台)应具有防抖动、抗风、防腐、防磨功能,最 5 大载重应视具体需要而定,不应小于15kg;云台对外辅助开关接 口数自不应少于4个; 3视频监控摄像机应根据监测面积而定,宜采用不小于130 万像素的CCD高清网络摄像机,镜头接口为C/CS类型;电源 DC12V±10%: 4应根据观测距离和面积选择高倍镜头,宜根据需要选择红 外镜头,后台应实时读取镜头的变倍数量; 5烟火智能识别处理器宜采用前置嵌入式硬件烟火智能识 别技术,烟火识别准确率不应低于90%; 6摄像机的防护罩应具有自动恒温装置和雨刮器,具备防 晒、抗风、抗震、防雷、防雨、防尘、防冻防盐雾、防锈蚀、防变形、防 盗等功能,并可在恶劣的环境下正作; 8前端其他设备应包括音箱和功放,并应远程控制, 3.2.2 数据传输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前端视频监控到县级(林业局)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应根 据实际需求和建设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光缆、电缆、微波、无线局域 网、卫星、电信运营商等方式传输。新建微波传输工程应使用数字 微波,使用频率和功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 应到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备案。 2使用无线数字微波传输方式组网时,应
GB-T51425-2020 10-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标准GBT 51425-2020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07 09:23:18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6.0 M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9698 2019 Water quality — Tritium — Test method using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pdf
ISO TS 11937 2012 Nanotechnologies — Nanoscale titanium dioxide in powder form —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pdf
ISO 476-1982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Pirn winding machines. Vocabulary first edition.pdf
ISO 19109 2015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Rules for application schema.pdf
ISO 18831 2016 Clothing — Digital fittings — Attributes of virtual garments.pdf
ISO 6819 2023 Steel wire rod for bridge cable wire.pdf
ISO 24132 2024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Design and testing of marine transfer arms for liquefied hydrogen.pdf
ISO 1572 1980 Tea — Preparation of ground sample of known dry matter content.pdf
ISO 18893 2024 Mobile elevating work platforms Safety principles inspection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pdf
ISO-TS 21176 2020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C-ITS) Position velocity and time functionality in the ITS station.pdf
GB-T 8417-2003 灯光信号颜色.pdf
GB-T 6417.2-2005 金属压力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pdf
GB-T 30170-2013 地理信息 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pdf
GB-T 13877.1-2003 农林拖拉机和自走式机械封闭驾驶室 第1部分 词汇.pdf
GB-T 44827-2024 分子体外诊断检验 尿液、静脉血清和血浆代谢组学检验前过程的规范.pdf
GB-T 44321-2024 航空航天用带沉头窝的MJ螺纹单耳托板自锁螺母.pdf
GB-T 37412-2019 激光器和激光相关设备 光腔衰荡高反射率测量方法.pdf
GB-T 7534-2004 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 沸程的测定.pdf
GB-T 20840.7-2007 互感器 第7部分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pdf
GB-T 14806-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交流换气扇及其调速器.pdf
1
/
3
19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6.0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