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60
X87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50.20—2021
保山烤烟
第20部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
2021-01-31发布 2021-02-0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5/T50.20—2021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DB5305/T50《保山烤烟》共34部分,本部分是第20部分。
本文件由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提出和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2)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轩、尹兴盛、杨中义、孙康、李永智、郭应成、段德明、刘芮、林跃平、
濮永瑜、曹娜、李丽、李永亮、彭坚强、周必贵、李晨荣、王璞。
DB5305/T50.20—2021
1
保山烤烟第20部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技术原理、蜂蚜种源选择及生存环境、饲养方式、放蜂方式、
和保种。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烤烟生产中烟蚜绿色防控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37506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YC/T340.1烟草害虫预测预报调查规程第1部分:蚜虫
DB5305/T50.2保山烤烟第2部分:烟草术语
DB5305/T50.12保山烤烟第12部分:漂浮育苗
DB5305/T50.21保山烤烟第21部分:病虫害防控
3术语和定义
DB5305/T5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4技术原理
烟蚜茧蜂通过寻找蚜虫为寄主,寄生产卵,幼虫孵出后在蚜虫体内取食,共经4龄,成熟后在僵蚜体
内结茧化蛹直至羽化,蚜虫被寄生后,待寄生蜂发育至高龄阶段,寄主蚜虫的发育受到干扰,生殖力下降,
最后被取食致死。
5蚜虫、蚜茧蜂种源选择及生存环境
蚜虫和蚜茧蜂的初次种源须经烟苗培育、初次接种、3次脱毒观察、异属作物脱毒、原种保持、越
冬保种、越夏8个环节。培养设备采用长×宽×高=8m×3m×1.7m的网箱观察棚,数量在8个以上。
5.1蚜虫初次种源选择
采用盆栽法培育,即将栽有烟株的花盆放置于野外,寄生足量烟蚜后移至观察棚内,观察烟株和蚜
虫表现,若蚜虫繁殖力强,且烟株无病毒感染症状,可筛选为初选种源。一般需经过3次脱毒,再扩繁
和保种,期间防止窜种。
5.2蚜茧蜂初次种源选择
DB5305/T50.20—2021
2蚜茧蜂种源一般不需脱毒,为防止种性退化,种源收取时,应将脱毒后的蚜虫放置于自然界中,使
蚜茧蜂天然寄生。
5.3种蚜、种蜂保育环境
5.3.1温度
蚜茧蜂和蚜虫繁殖最适宜温度为20℃~5℃,温度对蚜虫和蚜茧蜂的繁殖影响比较明显,在适宜
的湿度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蚜茧蜂和蚜虫的繁殖速度加快;当温度>30℃,随温度的上升繁殖率下
降,<10℃时蚜茧蜂和蚜虫繁殖率较低,进入休眠状态。
5.3.2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较为适宜,空气湿度>70%,蚜虫发病,蚜茧蜂难以繁殖;湿度<40%,
蚜虫繁殖较快,但蚜茧蜂产卵率较低,蜂蚜比失调。
5.3.3光照
蚜虫和蚜茧蜂对光照较敏感,光照较弱时蚜茧蜂活动比较频繁;蚜虫与之相反,中午光照强的时段
蚜虫最活跃。
5.4扩繁
蚜茧蜂的饲养扩繁主要采用大棚高密度饲养、小棚高密度饲养、单株饲养3种方式,流程为:培育
烟苗(株)→接蚜→接蜂→扩繁→投放。
6饲养方式
6.1大棚高密度饲养
6.1.1品种选择
选用具有抗病性、亲蚜性的烤烟品种,如云烟203。
6.1.2场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通风条件好,水源清洁、环境条件好。具备完善的隔离条件、遮阴设施良好大棚作
为蚜茧蜂养殖场地。
6.1.3育苗数量
按照每667m2烟田投放僵蚜苗8~12株/次,每株烟苗50头以上僵蚜,烤烟生产当季投放2~3次,
合理确定育苗数量。
6.1.4育苗时间
按照DB5305/T50.21规定开展病虫害调查,根据历年蚜虫始发期、气候条件等因数推算烟蚜茧蜂
饲养用苗播种时间。
6.1.5接蚜前管理
按照DB5305/T50.12进行育苗管理,接蚜前不剪叶和剔除黄脚叶。
DB5305-T 50.20-2021 保山烤烟 第20部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1-03 12:22: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