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40 B 64 备案号:34554-2012 北 京 DB11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26—2012 代替 DB 11/T 126—2000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tting apart hills for tree growing 2012 - 06 - 14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26—2012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封山育林适用条件 ................................................................... 2 6 封育类型........................................................................... 2 7 封育方式确定....................................................................... 3 8 封育年限及续封..................................................................... 3 9 封山育林规划....................................................................... 3 10 封山育林设计...................................................................... 3 11 封山育林作业...................................................................... 4 12 封山育林检查和成效调查 ............................................................ 5 13 封山育林质量评价 .................................................................. 7 14 档案管理..........................................................................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封山育林小班作业设计表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封山育林小班检查验收汇总表 ..................................... 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封山育林质量评分标准 ........................................... 11 I DB11/T 126—2012 前 言 本标准是在DB11/T 126—2000《封山育林技术规程》基础上,按照GB/T 15163-2004《封山(沙) 育林技术规程》和有关规定,结合北京市封山育林实践经验制定。本标准的制定对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封 山育林工作,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代替DB11/T 126—2000《封山育林技术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简化了总则(总体要求)内容; ——对封山育林、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封育类型等主要术语进行了界定; ——重新规定了封山育林的条件; ——重新规定了育林型、育灌型两种封育类型定义; ——调整了封山育林区小班区划、调查方法; ——规范了封禁措施和人工辅助育林作业内容; ——重新规定了自查、复查和成效调查合格标准、计算方法; ——增加了封山育林质量评价一章; ——删除了固定标准地调查内容; ——修订了附录表格,完善封山育林质量评分标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宝军、薛康、袁士保、王金增、张启生、彭强、吕康梅。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2012年第一次修订。 II 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封山育林的封育对象、类型、方式、年限,以及封山育林规划、设计、作业、检查与 成效调查和档案管理的原则性、技术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市范围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的封山育林,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 林地的封育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163—200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LY 5141—1999 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 DB11/T 290—2005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DB11/T 496—2007 水源保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封山育林 setting apart hills for tree growing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 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 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3.2 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 closure in non-stocked land and scattered wood land 对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实施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 术措施。 [GB/T 15163—2004,定义3.1.1] 3.3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 closure in forested land and shrub land 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实施封禁,并采取定向培育的育林措施,即通过保留目的树种幼苗、 幼树,适当补植改造,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分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1 DB11/T 126—2012 [GB/T 15163—2004,定义3.1.2] 3.4 封育类型 the aimed forest type of closure 通过封育措施,封育区预期能形成的森林植被类型,按照培育目的和目的树种比例分为育林型和育 灌型两个封育类型。 4 总体要求 4.1 封山育林应坚持封、育结合的原则。 4.2 封山育林应按规划进行设计,按设计组织实施;规划、设计应按照工程规模的大小分别由各级园 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承担。 4.3 封育期间,定期观测封育效果。封育期满后,组织成效调查,按设计标准进行验收。 5 封山育林适用条件 5.1 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疏林地,均可实施封育: a) 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母树每公顷 30 株以上或阔叶母树每公顷 60 株以上;如同 时有针叶母树和阔叶母树,则按针叶母树除以 30 加上阔叶母树除以 60 之和,如大于或等于 1 则符合条件; b) 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每公顷 900 株以上或阔叶树幼苗每公顷 600 株以上;如同时有针阔 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计算方式同 a)项; c) 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树每公顷 600 株以上或阔叶树幼树每公顷 450 株以上,如同时有针阔 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计算方式同 a)项; d) 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每公顷 600 个以上或灌木丛每公顷 750 个以上; e) 邻近有适生树种可供天然下种有望成林的荒山荒地; f) 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经封育有望成林(灌)或增加植被盖度的地 块; g) 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Ⅰ、Ⅱ级树种和市级重点保护树种的地块。 5.2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条件 5.2.1 郁闭度<0.50 低质、低效林地。 5.2.2 有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 6 封育类型 6.1 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类型 在小班调查基础上,根据立地条件,以及母树、幼树、幼苗、根株等情况,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分 为育林型、育灌型两种类型: 2 DB11/T 126—2012 a) b) 育林型:因人为干扰而形成的疏林地以及在乔木适宜生长区域内,达到封育条件且乔木树种的 母树、幼树、幼苗、根株占优势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通过封育措施,预期能形成乔木林的 封育类型; 育灌型:符合封育条件但无望形成乔木林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以及立地条件恶劣的宜林地, 通过封育措施预期能形成乔灌混交林或灌木林的封育类型。 6.2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类型 有林地、灌木林地应采取育林型封育类型。 7 封育方式确定 7.1 全封 在边远山区、河流上游、水库集水区坡度>35°的急坡、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和坡度>25°的陡坡, 土层厚度<25cm的立地,以及恢复植被比较困难的封育区,实行全封。 7.2 半封 有一定数量的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植被覆盖度较大,坡度≤25°的封育区,可实行半封。 7.3 轮封 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燃料等有实际困难的非生态脆弱区的封育区,可实行轮封。

pdf文档 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35:5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