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05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221—2011 紫云英绿肥种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ilk vetch(Astragalus sinicus L.) green manure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2011 - 12 - 31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3 - 15 实施 发 布 DB35/T 1221—2011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要求进行编 写的。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飞、林新坚、李昱、张辉、林诚、李清华、何春梅、卓旭升、曹卫东。 I DB35/T 1221—2011 紫云英绿肥种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云英绿肥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紫云英利用。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稻区的紫云英种植与培肥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080-2010 绿肥种子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肥 指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 3.2 跑马水 指田间快速漫灌一次水,并排出多余的水。 4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4.1 品种选择 单季稻区:“闽紫2号”、“闽紫4号”、“闽紫5号”、“闽紫6号”、“弋江籽”、“常德种”、 “余江大叶”、“宁波大桥”等品种。双季稻区:“闽紫1号”、“闽紫3号”、“光泽种”、“闽紫5 号”、“闽紫6号”、“余江大叶”、“常德种”等品种。 4.2 种子质量要求 紫云英种子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绿肥种子》(GB 8080-2010)中规定的大田用种要求。 注:紫云英大田用种要求:品种纯度≥96.0%,种子净度≥97.0%,种子发芽率≥80%,种子含水量≤10.0%。 4.3 4.3.1 种子处理 晒种 1 DB35/T 1221—2011 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d~2d。 4.3.2 擦种 将种子和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装在布袋中不断搓揉,把种皮擦破。 4.3.3 浸种 先用浓度15%左右(比重1.08~1.10)的盐水选种,捞去漂浮水面的杂物,然后用清水冲洗2~3次, 去除盐分。再用清水浸种12h~24h。 4.3.4 拌种 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新区或多年未种植紫云英的土壤,每公斤种子加专用型根瘤菌剂50g~70g,并 加钙镁磷肥2.5kg~5.0kg混合拌匀播种。 在已种植过的老区种植紫云英,可直接用钙镁磷肥拌种后播种。 5 播种 5.1 播种期 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水稻收割前20d左右)套播或10月中、下旬水稻收割后立即整地播种。 5.2 播种方法 2 2 一般采用撒播,播种量1.5kg/666.7m ~2kg/666.7m 。选4d~5d内不会有大雨的天气,在露水干后 播种,要求播种均匀。 6 田间管理 6.1 施肥管理 6.1.1 早施磷钾肥 2 水稻收割后或紫云英2叶期每666.7m 撒施过磷酸钙10kg~20kg、氯化钾 3kg~4kg。 6.1.2 增施氮肥 2 开春后,长势不良的紫云英每666.7m 撒施1.5kg~2kg尿素,或喷施1%尿素溶液。 6.2 水分管理 6.2.1 播种与幼苗期 种子发芽至第二片真叶期间保持田间湿润,注意排水,久旱无雨则要灌跑马水。水稻收获后面积小 2 的稻田开“十”字沟,面积大的稻田开“井”字沟和围沟。同时稻田应薄层覆盖鲜稻草100kg/666.7m ~ 2 150kg/666.7m ,以遮荫保墒与防寒抗冻。 6.2.2 越冬期 出现干旱时,以灌跑马水为好。 6.2.3 2 开春期 DB35/T 1221—2011 开春后应进行清沟,预防田间渍水。如遇春旱应灌跑马水。 6.3 病虫害防治 6.3.1 菌核病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6.3.2 白粉病 可用50%退菌特1000倍液喷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 6.3.3 蚜虫 用10%吡虫啉2500倍液喷雾防治。 6.3.4 潜叶蝇 始花期到盛花期,用10%吡虫啉2500倍液喷雾1~2次,可兼治蓟马、蚜虫等。 6.3.5 蓟马 发生初期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7 1) 紫云英利用 7.1 双季稻区 2 一般在紫云英盛花期(插秧前半个月左右)结合犁田进行水耕翻压,翻压量以1500kg/666.7m ~ 2 2 2 2000kg/666.7m 为宜。翻压时施用石灰25kg/666.7m ~40kg/666.7m 。 7.2 单季稻区 一般在盛花期至黄荚期翻压。 7.3 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 在紫云英生长至2层黑荚时翻埋。 1) 紫云英翻压回田,单茬水稻氮磷钾化肥用量可减少 20%~30%。 3 DB35/T 1221—2011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紫云英简介 紫云英,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是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 肥作物。 紫云英主根较发达,一般入土40cm~50cm。侧根入土较浅。紫云英主根、侧根及地表的细根上均能 着生根瘤,以侧根上居多。茎呈圆柱形,中空,柔嫩多汁,有疏茸毛,栽培品种一般80cm~130cm,野 生的只有10cm~30cm。叶多数为奇数羽状复叶,具7~13枚小叶。小叶全缘,倒卵形或椭圆形。花为伞 形花序,一般腋生,少顶生,常有小花8~10朵,簇生在花梗上,排列成轮状,花色淡紫红、偶有白花。 荚果两列,联合成三角形,稍弯,无毛,顶端有喙。每荚种子4粒~10粒,种子肾状,种皮光滑,一般 为黄绿色或黄褐色,千粒重3g~3.6g。 紫云英性喜温暖的气候,有明显的越冬期。幼苗期低于8℃生长缓慢;开春以后,日平均气温达到 6℃~8℃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开花结荚的最适温度为13℃~20℃。紫云英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 土壤中生长良好,怕旱又怕渍,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 紫云英盛花期地上部的干物含氮(N)3%左右,含磷(P2O5)0.5%~1.0%,含钾(K2O)2%~3%。 紫云英多在秋季套播于单季稻或晚稻中,在我国淮河、秦岭以南均有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5/T 1221-2011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紫云英绿肥种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DB35/T 1221—2011 * 2012 年 4 月第一版 2012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221-2011 紫云英绿肥种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47:1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