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64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478—2014 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cological forest stand restoration 2015 - 03 - 02 实施 2014 - 12 - 29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5/T 1478-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修复对象 ................................................................... 2 5 修复方式 ................................................................... 3 6 作业设计 ................................................................... 5 7 技术措施 ................................................................... 6 8 检查验收 ................................................................... 8 9 档案管理 ................................................................... 9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等级分类标准表 ......................................... 10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小班作业设计表 ....................... 11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林分修复设计文件组成格式 ............................... 12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参考表 ................................................. 13 参考文献.....................................................................16 I DB35/T 1478-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玉贤、陈存及、钱国钦、罗家基、陈国瑞、张惠光、郑淑娟、包启龙。 II DB35/T 1478-2014 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修复对象、修复方式、作业设计、技术 措施、检查验收、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保护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生态公益林林分的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81-2009 森林抚育规程 LYJ 127-19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B35/T 84-2005 造林技术规程 DB35/T 96-2005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DB35/ 12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DB35/T 503-2003 木麻黄水培育苗技术规程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福建省森林资源清查操作细则(福建省林业厅2013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生态公益林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 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3.2 林分修复 指通过采取封山育林、补植、抽针补阔、抚育改造、更新改造等营林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林分 质量、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经营活动。 3.3 抽针补阔 1 DB35/T 1478-2014 在针叶纯林中,伐除部分针叶树木,并于空隙处补植阔叶树苗。 3.4 目的树种 适合本地立地条件、能够稳定生长、符合经营目标的树种。 3.5 林隙;林窗;林中空地 2 指直接处于林冠层空隙下,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的空地面积,或称为实际林隙,面积在25 m 以 上。 3.6 补植 在郁闭度低的林分,或林隙、林窗、林中空地等,或在缺少目的树种的林分中,在林冠下或林 窗等处补植目的树种,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抚育方式。 4 修复对象 4.1 稀疏林分 生态公益林中,郁闭度在0.2~0.4之间的、保存株数达不到合理经营密度80%的林分。 4.2 水土流失林分 生态公益林林地中已发生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的林分。水土流失等级分类标准见附录A的表A.1。 4.3 针叶纯林林分 生态公益林针叶纯林中生长不良的,或重点区位需景观提升的林分。 4.4 中幼林失管林分 生态公益林中长期失管、杂灌丛生,或密度过大、林木生长纤细、高径比严重失调的中幼林林 分。 4.5 多代萌芽林分 生态公益林中遭2次及以上采伐后,由伐根分蘖萌芽形成的林分。 4.6 小老树林林分 生态公益林中因不适地适树或种质低劣,造林树种或保留的目的树种选择不当而形成的小老树 林分。 4.7 森林灾害林分 生态公益林中遭受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和气候灾害等危害的林分。 2 DB35/T 1478-2014 5 修复方式 5.1 封山育林 5.1.1 对象 生态公益林稀疏林分、水土流失林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进行封山育林: 2 2 a) 有分布较均匀的目的树种幼树幼苗,阔叶树幼苗 600 株/hm (或幼树 450 株/hm )以上或针 2 2 叶树幼苗 900 株/hm (或幼树 600 株/hm )以上; 2 b) 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阔叶树母树 60 株/hm 以上; 2 c) 具有分布较均匀、萌蘖能力强的阔叶树乔木树桩(根)数量 600 个/hm 以上。 5.1.2 方法 对实行封山育林的地块,应划清边界、标明四至、设立标牌、设置围栏、落实责任,并根据林 分现状,采用下列封山育林措施之一: a) 对有分布较均匀的目的树种幼树幼苗的林分,采用封禁措施; b) 对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阔叶树母树的林分,采用促进天然更新; c) 对具有分布较均匀、萌蘖能力强的阔叶树乔木树桩(根)的林分,采用除蘖复壮。 5.1.3 要求 经封育后,小班郁闭度≥0.6,林木生长良好、分布均匀,逐步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达到生态 公益林的生态功能要求。 5.2 补植 5.2.1 对象 生态公益林林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进行补植: a) 稀疏林分; b) 水土流失林分中,郁闭度≤0.5、林下植被少、土壤侵蚀等级轻度及以上的林分;林地土壤 侵蚀等级分类标准见附录 A 的表 A.1; c) 针叶纯林林分中,郁闭度≤0.5、林下不具备阔叶树天然更新能力的林分; d) 森林灾害林分中遭受重度等级森林灾害,经卫生伐后保留郁闭度在 0.5 以下或出现林窗的林 分。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见附录 A 的表 A.2。 5.2.2 5.2.2.1 方法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方法如下: a) 根据生态区位、经营目的,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确定补植树种,具体见附录 D 的表 D.1; b) 选择能与现有树种互利生长或相容生长、并且其幼树具备从林下生长到主林层的基本耐阴能 力的目的树种; c) 优先选择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具体见附录 D 的表 D.2。 5.2.2.2 补植方法 根据林分现状,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补植: 3 DB35/T 1478-2014 a) 均匀补植:采用隔行或隔株的方法进行补植; b) 块状补植:在林中空地中,进行林地清理、整地挖穴种植; c) 零星补植:在缺株的林隙、林窗进行补植。 5.2.3 要求 补植的阔叶树株数比例应占补植总株数的80%以上;当年补植成活率应≥85%,3年造林保存率应 ≥80%。不同修复对象的要求见下列之一: a) 稀疏林分通过补植,提高林分密度和郁闭度,优化树种结构。补植密度见附录 D 的表 D.4; b) 水土流失林分通过补植,提高林分密度和植被覆盖度,增强林分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 流失; c) 针叶纯林林分通过补植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优化树种结构。 5.3 5.3.1 抽针补阔 对象 生态公益林林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进行抽针补阔: a) 针叶纯林林分中,郁闭度>0.6、生长不良的林分; b) 针叶纯林林分中,重点区位需景观提升的林分。 5.3.2 方法 采用疏伐法,先伐去被压木和生长较差的针叶树后,根据林分密度,疏伐去密度较大的针叶树, 伐后保留郁闭度0.5~0.6,在林木稀疏处或林窗补植耐荫的、适宜林冠下生长的乡土阔叶树种。树 种选择见附录D的表D.3。 5.3.3 要求 补植后加强幼林抚育,促进生长,5年~8年后根据幼林需光要求,采用上层疏伐法,分次伐除 上层针叶树,上层木保留郁闭度0.3以上,最终形成针阔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 5.4 5.4.1 抚育改造 对象 生态公益林林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进行抚育改造: a) 中幼林失管林分中杂灌丛生、林木生长不良的幼林; b) 中幼林失管林分中密度过大、林木生长纤细的林分; c) 多代萌芽林分中多株丛生的林分; d) 森林灾害林分中遭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及其它森林灾害的林分。 5.4.2 方法 抚育改造的方法如下: a) 中

pdf文档 DB35-T 1478-2014 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478-2014 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478-2014 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478-2014 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49:0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