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P86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426—2014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2014 - 03 - 0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6 - 05 实施 发 布 DB35/T 1426—201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绿化模式 .......................................................................... 3 5 地块类型 .......................................................................... 5 6 作业设计 .......................................................................... 5 7 种植 .............................................................................. 7 8 管护 ............................................................................. 11 9 验收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乡村绿化表 ..................................................... 1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乡村绿化工程验收单 ............................................. 1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乡村绿化设计文件组成格式 ....................................... 16 参考文献 ............................................................................ 17 I DB35/T 142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惠光、刘斌、林建丽、陈国瑞、郑淑娟、范蓉、王念奎。 II DB35/T 1426—2014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绿化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设计、绿化模式、地块类型、种植、管护、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公园和路旁、水旁、村旁、宅旁的绿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T 82-2012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5/ 12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乡村绿化 指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公园和路旁、水旁、村旁、宅旁的植物配置与种植。 3.2 作业区 绿化规划涉及的区域。 3.3 种植穴(槽) 种植植物挖掘的坑穴。坑穴为圆形或方形称种植穴,长条形的称种植槽。 3.4 填土方 地势较低的种植地,从原地面填筑至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高度所填的土方体积。 3.5 客土 1 DB35/T 1426—2014 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更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或掺入某种土壤以改善原土壤理 化性质。 3.6 修剪 在种植前对苗木的枝干和根系进行疏枝和短截。 3.7 短截 从枝条上选留一合适的芽后将枝条剪短,达到刺激侧芽萌发新梢的目的。 3.8 全冠苗 指枝、叶完整,冠形饱满匀称,栽植时枝条不进行短截的苗木。 3.9 定干高度 乔木从地面至树冠分枝处即第1个分枝点的高度。 3.10 疏剪(疏枝) 将部分枝条有选择地从分枝的基部剪除。使枝条分布合理,达到通风透光,减少蒸发的目的的过程。 3.11 土球 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呈圆球状,加以捆扎包装的苗木根部。 3.12 裸根苗木 挖掘苗木时根部不带土或带宿土。 3.13 假植 苗木不能及时栽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临时性填埋的措施。 3.14 种植土层厚度 植物根系正常发育生长的土壤深度。 2 DB35/T 1426—2014 3.15 种植土 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3.16 容器苗 指直接栽植于容器内或由地栽移植到容器内,在容器内生长至少1个生长季以上,已形成完整根系 的苗木。 3.17 规则式种植 按规则图形对称配植,或排列整齐成行的种植方式。 4 绿化模式 4.1 园林绿化模式 4.1.1 对象 城乡结合部、小城镇、中心镇和经济实力强、村民生态意识强的村庄,绿化美化与中心城区、集镇 所在地的公园绿地建设相结合。 4.1.2 种植树种 以栽植各种景观树为主,种植高大乔木,配植灌木花卉。 4.1.3 要求 营造环境整洁、景色优美的乡村环境和园林景观。 4.2 森林生态模式 4.2.1 对象 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或沿海地区绿化面积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庄。 4.2.2 种植树种 保护好现有风水林和片林、竹林基础上,对村中山、村周边一重山的稀疏林地、针叶纯林进行林相 改造,栽植阔叶大乔木、套种珍贵乡土树种和彩化、花化景观树种。 4.2.3 要求 改造为郊野型森林公园。 4.3 4.3.1 绿色经济模式 对象 3 DB35/T 1426—2014 传统栽植花卉苗木、竹子、茶叶及水果等名特优经济林,具有管理和经营经验的村庄。 4.3.2 种植树种 选择经济果木、花卉苗木和珍贵乡土树种,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 4.3.3 要求 形成一个村庄一个特色品种。 4.4 改造提升模式 4.4.1 对象 在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过程中,充分挖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潜力,结合家园清洁行动,因地制 宜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抛荒地、硬化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 4.4.2 种植树种 在原有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适地适树原则,见缝插绿。 4.4.3 要求 建成小绿地、小果园、小竹园和小花圃等。 4.5 乡村旅游模式 4.5.1 对象 以挖掘森林生态文化,保护古树名木、名人古迹、古民居建筑等人文自然景观为主,开展乡村旅游 或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 4.5.2 种植树种 选择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符合旅游导向的树种。 4.5.3 要求 把村庄绿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以绿化促保护、以开发促发展,实现森林保护生态效益与经济效 益的双赢。 4.6 新村小区模式 4.6.1 对象 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和造福工程百户以上省级集中安置点的村庄。 4.6.2 种植树种 以栽植乡土、景观树为主,种植高大乔木,配植灌木花卉。 4.6.3 要求 村庄绿化与新村建设同步进行。 4 DB35/T 1426—2014 5 地块类型 5.1 村旁、宅旁 利用村旁、宅旁空地进行成片或零星种植,树种选择及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与绿化模式相适应,尽可能采取群落式配置; b) 以乡土和珍贵的树种为主。 5.2 路旁 5.2.1 利用路旁空地,选择抗污染性强、吸收有害气体能力强的植物,进行带状或成片种植。 5.2.2 带状种植 带状种植方法如下: a) 前排选择观花、观叶、观果,树型优美的亚乔木、小乔木、灌木等花化、彩化树种; b) 后排选择树冠稠密、树干通直挺拔的高大乔木,可以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树种相结合,营 造大绿量、大生态的景观效果。 5.2.3 成片种植 选择观花、观叶、观果等花化、彩化树种和树冠稠密、树干通直挺拔的高大乔木树种,采取自然式、 群落式配置。 5.3 水旁 利用水旁空地,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进行带状或成片种植,营造生态护岸。 6 作业设计 6.1 作业区调查 6.1.1 面积量测 作业区的面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测量,并将其位置绘制在地形图、平面图或遥感图片上: a) 地形地物明显的,可用目视勾绘; b) 地势平坦、形状规则且面积小的,可用皮尺量测; c) 地形地物不明显且边界不规则的,用罗盘仪量测或用经过差分纠正的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测 量。 6.1.2 调查方法 目测、实测、目测与实测相结合方法调查整个作业区。 6.1.3 调查内容 对作业区内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地类、绿化长度、宽度、面积、立地因子、现有植被情况、 需保护对象等,并填写现状调查一览表,表的格式见附录A的表 A.1。 6.2 作业区设计 5 DB35/T 1426—2014 6.2.1 设计要求 6.2.1.1 绿化模式与树种 根据地块类型和作业区现状,确定绿化模式,选择种植树种。 6.2.1.2 栽植配置 确定种植株行距、密度、行带的走向、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等。 6.2.1.3 苗木 确定苗木的数量、规格,并说明苗木来源及其处置与运输要求。 6.2.1.4 清理、整地 确定绿化地块清理、整地方式,种植穴的规格。 6.2.1.5 种植时间 根据种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种植时间。 6.2.1.6 填土方 根据绿化地块的标高和种植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填土方的土壤类型、厚度和数量。 6.2.1.7 客土 对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进行客土处理,测算客土的数量。 6.2.1.8 基肥 确定基

pdf文档 DB35-T 1426-2014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426-2014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426-2014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426-2014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47:2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