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40 B 47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418—2014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2014 - 03 - 0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6 - 05 实施 发 布 DB35/T 1418—201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蜂场选址与蜂群要求 ................................................................ 1 5 蜂群培育 .......................................................................... 2 6 蜂群饲养 .......................................................................... 3 7 蜂蜜采收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蜂场养蜂日志 .................................................... 7 I DB35/T 1418—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三明市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畜牧总站、沙县农泉养蜂合 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勤、苏荣茂、杨一峰、罗上森、庄丽琼、邱铭钰、张在沾。 II DB35/T 1418—2014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饲养的蜂场选址与蜂群要求、蜂群培育、蜂群饲养, 蜂蜜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160 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NY 5138 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NY/T 11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病群 disease colony 具有典型症状的发病蜂群。 3.2 疑似病群 suspected disease colony 病害可能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蜂群。 3.3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蜂场周围环境、蜂具、蜂箱、仓库等进行的定期消毒。 3.4 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在病群解除隔离之前对隔离区的各种蜂具、用具及环境进行消毒。 4 蜂场选址与蜂群要求 1 DB35/T 1418—2014 4.1 蜂场选址 蜂场周围有丰富的蜜粉源和洁净的水源,5 km范围内无经常施用农药的农作物、各类糖厂、蜂产品 加工厂;远离有“三废”排出的工厂和矿山。 蜂场宜设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 蜂场在摆放蜂群前应进行平整和预防性消毒。 4.2 蜂群要求 用于蜂蜜生产的蜂群,要求4足框蜂以上的健康蜂群,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在蜜源植物大流蜜 期间,应有大量的适龄采集蜂。 4.3 蜜源要求 蜂场3 km范围内分布有1~2个主要蜜粉源植物,同时具有种类较多、花期不一的辅助蜜粉源植物, 不应存在集中分布的有毒蜜粉源植物。 5 蜂群培育 5.1 蜂群饲喂 5.1.1 用分离蜜或优质白砂糖作为蜜蜂的糖饲料,用蜂花粉作为蜜蜂蛋白质饲料。不宜使用不明来源 的蜂蜜、蜂花粉或未经消毒的蜂花粉喂蜂。不应使用受重金属污染、发酵变质的蜂蜜,陈旧、污染、发 霉变质的蜂花粉喂蜂。 5.1.2 蜂群进入繁殖期,应在每日傍晚进行奖励饲喂,饲喂糖浆时不应滴漏、沾染场地。奖励饲喂的 糖浆浓度为白糖与水的比例是 1︰1(w/w),饲喂量 50 g~150 g/群。 5.1.3 当蜂群内贮粉不足,或外界粉源缺乏时,宜补充饲喂蜂花粉。 5.2 人工育王 5.2.1 育王群选择 当外界有充足的蜜粉源且箱内出现较多雄蜂时,开始组织育王群。选择5框以上的强群,用隔板把 蜂王限制在有三个巢脾的一侧产卵区内,在另一侧内放2张的蜜、粉的成熟封盖子脾和2张幼虫脾组成育 王区。奖励饲喂蜂群至王台封盖。 5.2.2 亲本选择 选择群势大、分蜂性弱、采集力强,抗逆、抗病性强、温驯性好的蜂群作为育王的亲本。 5.2.3 移虫 选取1日龄的工蜂幼虫,移入人工台基,每个育王群内的人工王台数不超过20个。 5.2.4 王台选择 一般在移虫后第6天进行,保留台正、粗壮、长度在17 mm~19 mm的王台,其余淘汰。 5.3 交尾群组织 2 DB35/T 1418—2014 从蜂群中提取1框带幼年蜂并带有粉、蜜的封盖子脾,6 h~8 h后介绍进一个封盖成熟王台,组成 交尾群。 5.4 换王 5.4.1 处女王交尾成功,正常产下受精卵后,即可将产卵王诱入给其他需要更换老王的蜂群。 5.4.2 当外界蜜源条件较好,蜂群失王不久或新组织蜂群,各龄幼虫正常,幼蜂多老蜂少,诱入的蜂 王产卵能力强,可直接将蜂王诱入无王群。诱入蜂王前毁除无王群中所有王台。 5.4.3 在外界蜜源不足或蜂群失王已久,可采用诱入器、纸筒、扣脾等间接诱入法给无王群诱王。 5.4.4 直接诱入新蜂王时,若出现新蜂王被围,处理方法为:向围王球上喷以蜜水、清水或烟雾,也 可将围王球投入清水中,驱散围住蜂王的工蜂;将被解救出的蜂王利用间接诱入法诱入蜂群。如被解救 蜂王已伤残,应及时淘汰。 5.5 自然分蜂控制与处理 5.5.1 分蜂热控制 及时用优良新蜂王更换老蜂王;蜂群增长阶段,适时加巢造脾,扩大蜂巢;及时取蜜,避免蜜压子 脾;抽调有分蜂热蜂群的封盖子脾给弱群或调入弱群中的卵虫脾由其饲喂;5 d ~7 d 检查一次蜂群, 毁净所有自然王台。在群势够大时可直接进行人工分群。 5.5.2 自然分蜂处理 自然分蜂刚开始,蜂王尚未飞离蜂巢时,立即关闭巢门,打开蜂箱大盖,从纱盖上向巢内适当喷水, 待蜂群安静后,开箱检查,囚闭蜂王,毁净群内所有自然王台;蜂王已飞出蜂巢,在附近树枝或建筑物 上结团时,用收蜂笼或带有少量贮蜜的巢脾接近蜂团,招引蜜蜂爬入蜂笼或巢脾上。待收到蜂王,将收 回的蜜蜂和蜂王置于有巢础框、粉蜜脾的空箱中组成新蜂群,或者临时放在原群边,彻底检查原群并清 除王台后并入原群。 5.6 人工分群 5.6.1 单群平分 将原群向一侧移动 0.5 m ~1 m,在原址放置 1 个空蜂箱。从原群中抽出约一半的带蜂幼虫脾、封 盖子脾、蜜粉脾放入空蜂箱中,注意不要将蜂王带出,子脾放置在蜂巢中心,边脾外加隔板。并将原群 剩下的巢脾按蜂路间隔要求归置整齐。次日,给新分群诱入 1 只产卵蜂王。 5.6.2 混合分群 从多个蜂群中各抽出 1~2 框带蜂的封盖子脾或蜜粉脾,放置在一空蜂箱中,并抖入幼蜂,组成一 个新分蜂群,次日,诱入 1 只产卵蜂王。患病蜂群不参与分蜂。 6 蜂群饲养 6.1 蜂箱和巢础 中华蜜蜂在饲养过程中,蜂箱采用中蜂十框标准蜂箱或适合当地饲养的不同规格的蜂箱或水泥、砖 块制作的蜂箱;使用前进行预防性消毒。使用中蜂巢础。 6.2 蜂箱摆放 3 DB35/T 1418—2014 要用支架支起,略微的前低后高,离开地面20 cm ~40 cm。尽可能使蜂群巢门向南,每群蜂之间 间隔1.5 m以上,并且每群蜂的巢门朝向错开一定角度,根据蜜源情况,一个场地放置蜂群数为30~100 群,每个蜂箱均应有编号。 6.3 新脾修造 外界蜜粉源充足,蜂群内巢脾、副盖或箱壁上出现赘脾时,应及时加础造脾,待蜂王在新脾上产卵 后,及时抽换旧脾,防止工蜂啃咬旧脾滋生蜡螟。 6.4 适龄采集蜂培育 根据主要蜜源的开花时间培育适龄采集蜂。在主要蜜源开花前45 d,开始进行奖励饲喂、及时扩大 蜂巢等措施,促进蜂王产卵与蜂群繁殖。 6.5 蜂群检查 6.5.1 箱外检查 观察蜜蜂巢门前活动、飞翔、死蜂及蜜粉采集情况,判断蜂群是否正常。 6.5.2 箱内检查 逐脾提出部分或全部巢脾,重点了解蜂群群势、蜂王产卵、子脾、蜜粉贮存量、蜂脾关系、健康状 况等。 6.5.3 检查记录 每次检查后填写附录 A 格式的蜂场养蜂日志。 6.6 盗蜂预防与处理 在进行蜂群饲喂工作时,要注意所饲喂的糖浆或蜂蜜不要滴漏到蜂场地面;在外界无蜜可采集时期 不要取蜜,非必须不进行蜂群开箱检查,蜂群日常管理则在早晚快速进行。一旦发生盗蜂,应立即缩小 巢门或用杂草掩盖巢门,制止不了或全场蜂群互盗时,应立即将全场蜂群搬离至原场5 km以外的新场地。 6.7 蜂群合并 6.7.1 当蜂群失王且无储备蜂王时,应将无王群及时合并,防止出现工蜂产卵;或蜂群过于弱小时, 应及时将弱群合并给强群。 6.7.2 早春、晚秋气温较低,蜜蜂活动性较弱或大流蜜期蜜蜂对群味不太敏感时,可直接合并蜂群。 蜂群直接合并就近进行,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被并群若有蜂王,合并前 1 d 将蜂王去除。 合并前彻底检查被合并群并清除王台,有病蜂群不能合并。 6.7.3 非流蜜期或失王较久,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进行合并时,应间接合并蜂群,合并前补充 1~2 张幼虫脾,1 d 后再并入它群。并对蜂王采取保护措施。 6.8 蜂群越冬 越冬前,对所有的蜂具进行一次清洗和预防性消毒。 冬季外界温度低于10 ℃时,进行蜂群的越冬包装。 包装时,抽减多余巢脾。蜂群内蜂脾相称,每一只蜂王至少应有2张饲料充足的巢脾,如巢内饲料 不足,则应进行补充饲喂。 4 DB35/T 1418—2014 蜂巢布置好后,先盖覆
DB35-T 1418-2014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20: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