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80 B1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T 836—2015 猪粪堆肥技术操作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ig manure composting 2015 - 04 - 21 发布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36/ T836—201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料及辅料 ........................................................................ 1 5 配比工艺要求 ...................................................................... 2 6 工艺流程 .......................................................................... 2 7 堆置方法 .......................................................................... 3 8 质量指标 .......................................................................... 3 I DB36/ T836—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畜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齐顺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高安宝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 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吴建富、舒邓群、吴华东、江作川、陈叶青、何余湧、谢国强、张泳桢、黄爱民。 II DB36/ T836—2015 猪粪堆肥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粪堆肥的原料和辅料要求、配比工艺要求、工艺流程、堆置方法和质量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猪粪为原料的堆肥技术,其他畜禽粪便可参照此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HJ 497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腐熟堆肥 compost 将猪粪和其它有机物集中堆放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使其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和发酵腐熟的过程。 3.2 无害化处理 non-hazardous treatment 利用好氧或厌氧发酵等技术杀灭猪粪中病原菌、寄生虫和杂草种子的过程。 4 4.1 原料及辅料 原料 养猪场粪便,规模化养殖场按照HJ 497的要求采用干清粪工艺进行粪便的收集,及时将收集的粪便 运送到贮存或处理场所。粪便水分含量控制在85 % 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 理的水分控制;粪便不得夹杂有其它较明显的杂质。 4.2 辅料 辅料要具有良好吸水性和保水性,粒径一般不大于6 cm,不得夹带粗大硬块。如秸秆、稻草、稻壳、 锯木屑等。 1 DB36/ T836—2015 5 配比工艺要求 5.1 原辅料混合物 根据原料、辅料中的C/N比进行计算,混合物中C/N比控制在23︰1~28︰1。 5.2 含水量 配比后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0 %~65%。 5.3 容重 3 3 控制在0.4 g/cm ~0.8 g/cm 。 6 工艺流程 6.1 工艺流程图 发酵菌剂 ↓ 收集粪便→前处理→配料→主发酵→后熟发酵→包装。 6.2 主要工艺条件 6.2.1 前处理 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要求。 6.2.2 高效的微生物菌剂 6 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充分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 个/g以上。 6.2.3 堆高大小 自然通风时,高度1.0 m~1.5 m,宽1.5 m~3.0 m,长度任意。 6.2.4 温度变化 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 ℃,最高时 可达70℃~80 ℃。堆肥原料的温度维持在50℃~55℃以上5 d~7d,达到GB 7959规定的要求。 6.2.5 翻堆 堆肥温度上升到60 ℃以上,保持48h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 ℃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 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6.2.6 氧含量 堆体中的含氧量保持在5 %~15 %之间。含氧量以通气量来表示。通气主要方式有三种。 a) 空气自然扩散 由堆肥表面将氧气自然扩散至堆肥内部,达到供氧目的。 b) 翻堆和搅拌 2 DB36/ T836—2015 通过间隙式翻堆和搅拌,将氧气扩散到固体颗粒孔隙表面,达到供氧目的。 c) 强制通风 通过在堆肥底部实施管道间隙式强制通风,达到供氧目的。 6.2.7 pH 变化 经历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堆肥发酵初期pH由弱酸到中性,一般在6.5~7.5之间,腐熟堆 肥一般呈弱碱性,pH在8.0左右。 7 堆置方法 7.1 平地堆置方法 将猪粪、秸秆等物料和发酵菌剂,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55 %~65 %,堆成宽约2 m、高约1 m~1.5 m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2d~5d可用机械或人工翻堆一次,以提供氧气、散 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升温后可加快翻堆频率,发酵中如发现物料过干,应及时在翻堆时喷洒水分,确 保顺利发酵,一般20d~30d即可完全腐熟。为加快发酵速度,可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以增加氧 气供给。 7.2 槽式方法 发酵槽为水泥、砖砌成,发酵槽高约1 m~1.5 m,宽5 m~6 m,便于机械翻动或铲车翻动,长5 m~ 10 m甚至更长。将猪粪运至大棚,添加发酵菌剂和其他辅料并充分混匀,调节水分在55 %~65 %,物料 翻堆可用装置于发酵槽上的移动翻堆机械,一天一次,也可使用翻堆车,每隔3d~4d翻堆一次,发酵温 度55℃~75 ℃,经过20d~30d的好氧发酵,温度逐渐下降至稳定时即可进行后熟,后熟时间可由2周至 2个月。 7.3 滚筒式方法 有机物料在滚筒内旋转,反复升高、跌落,并不断朝前推进。使得堆肥内温度、水分均匀化,滚筒 每转一周,均能够在空气流中穿过一次,达到充分供氧的效果,经过36h~48h和筛分得到粗堆肥。 8 质量指标 8.1 无害化指标 参照NY 525-2012无害化效果,可采用物理、感官和生物学指标来评述处理效果。 8.1.1 外观 腐熟的堆肥,无坚硬的秸秆和粪块,质地松软,体积缩小,呈深褐色或黑褐色,无恶臭。 8.1.2 寄生虫学指标 蛔虫卵的死亡率达95 %~100%,钩虫卵、血吸虫卵全部死亡。 8.1.3 细菌学指标 -1 粪大肠菌群数(个/g) ≤ 100,大肠菌值≥10 。 3 DB36/ T836—2015 8.1.4 蝇蛆和蝇蛹 后期蝇、蛆、蛹应全部死灭,有效控制苍蝇的孽生。 8.2 腐熟度指标 堆温降低,物料疏松,颜色为深褐色或黑色,无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内产生白色菌丝,如果 已达到肥料腐熟基本标志,发酵生物有机肥已制作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6-T 836-2015 猪粪堆肥技术操作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7:24: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