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5 备案号: 湖 DB 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261—2017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Area 2017 - 04 - 12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42/T 1261—2017 目 次 前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石漠化生态治理原则 ................................................................ 2 5 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 2 5.1 5.2 5.3 5.4 封山育林 人工造林 草地建设 工程措施 ...................................................................... ...................................................................... ...................................................................... ...................................................................... 2 2 4 6 6 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 ................................................................ 7 6.1 检查验收 ...................................................................... 7 6.2 档案管理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湖北省岩溶区石漠化主要造林树种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湖北省岩溶区石漠化造林区划 ..................................... 10 I DB42/T 1261—2017 II DB42/T 1261—2017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恩施市林业局、建始县林业 局、十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冬连、李双龙、周伟国、周必成、吴代坤、黎曙光、胡胜、黄金伟、李细牛、 许克敏。 III DB42/T 1261—2017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术语和定义、石漠化生态治理原则、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措施、检 查验收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SL 269 水利水电工程沉砂池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岩溶 Karst 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 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3.2 石漠化 rock desertification 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干扰,使地表植被遭 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3.3 石漠化生态治理 rock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 management 在岩溶石漠化地区以流域为单元,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草地建设等措施恢复林草植被,辅以 1 DB42/T 1261—2017 工程措施坡改梯工程、建田间生产便道、建蓄水池、建引水渠、建沉砂池等对石漠化进行生态治理,逐 步恢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 3.4 封山育林 setting apart hills including sand area for tree growing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 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 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3.5 人工造林 artificial afforstation 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4 石漠化生态治理原则 石漠化生态治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以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b) 以水土保持为核心,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生态治理为原则; c) 以生物措施为主,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原则; d) 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部门协同、综合防治原则。 5 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5.1 封山育林 5.1.1 封育方式 封山育林采取全封方式。 5.1.2 适宜范围 a)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林地; b)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 c)人工造林困难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水土流失地; d)原有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的地区。 5.1.3 封育技术 对石漠化地区的疏林地和郁闭度〈0.5的低质、低效林地在封育期间根据地块实际进行补植补播, 然后再进行封育管护。 封山育林技术遵循GB/T 15163的有关规定执行。 5.2 人工造林 5.2.1 造林调查与作业设计 a)造林调查与作业设计按 GB/T 15776 执行; 2 DB42/T 1261—2017 b)小班或施工地块的划分应根据石漠化程度来划分,石漠化程度一致的划分为一小班。造林作业 设计以石漠化程度一致的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通过实地调查实测,复核立地条件类型,将 造林规划设计的各项技术措施进一步具体化。 5.2.2 造林树种选择 5.2.2.1 乡土树种 以乡土树种为主,慎用外来树种,具体参见附录 A。 5.2.2.2 适地适树 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5.2.2.3 树种多样性 选择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乔木和灌木,选择多树种造林。 5.2.2.4 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 根据地带性,造林树种配置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 5.2.3 造林区划与主要树种 把湖北省岩溶石漠化地区区划为鄂东部、鄂东南、鄂东北、鄂中南、鄂西南、鄂西北和鄂北部,具 体见附录B。 主要造林树种参见附录A。 5.2.4 种苗 a)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无良种基地条件可选择优良单株采种; b)禁止使用带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c)林木种子质量达到GB 7908规定; d)林木种子质量检验按GB 2772执行; e)播种造林执行GB 7908的规定; f)裸根苗应使用GB 6000规定的Ⅰ、Ⅱ级苗木; g)容器苗执行LY/T 1000的规定; h)营造经济林,执行LY/T 1557的规定; i)未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树种,应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 5.2.5 营造技术 5.2.5.1 林地清理 对石漠化造林区域的枯死木和石块等杂物进行清理。 5.2.5.2 整地 在造林前,进行穴状整地,穴径30 cm~60 cm,穴深30 cm~50 cm。 5.2.5.3 造林密度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确定造林密度: 3 DB42/T 1261—2017 a) 生态公益林按GB/T 18337.3执行; b) 其他林种按GB/T 15776执行; c) 根据石漠化地区的自然条件采取群植、团植和丛植等方式进行。 5.2.5.4 混交造林 混交造林执行GB/T 18337.3的规定。 5.2.5.5 植苗造林 5.2.5.5.1 苗木处理 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土壤水分状况,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修枝、剪叶、摘芽、 苗根浸水、浆根等处理,也可采用生根粉、保水剂等处理苗木。 5.2.5.5.2 种植方法 采用挖穴栽植,技术要点是苗干竖直、根系舒展、深浅适当、填土踩实,盖上松土,最后盖上石块 或杂草。 5.2.5.6 播种造林 根据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有的需要采取直播造林,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 定。 5.2.5.7 造林季节 春季或秋冬季。 5.2.6 抚育管理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在不影响幼树生长的情况下除对原有植被葛藤一定要清除干净外保留 原有
DB42-T 1261-2017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27: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