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4 DB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186—2019 黄花风铃木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of 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2019 - 09 - 09 发布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44/T 218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志坚、张波、翁殊斐、李镇魁、秦新生、卢艺菲、徐茵、袁森、丁释丰、黄 稚清、吴林源。 I DB44/T 2186—2019 黄花风铃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Jacq.) S.O.Grose)的苗木培育、养护管 理、苗木出圃、栽植、有害生物防治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黄花风铃木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CJ/T 23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CJJ 82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DB44/T 268 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 DB44/T 269 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 3 苗木培育 3.1 种子 3.1.1 采收 选择树龄5 a~20 a、生长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优株为采种母树。果荚由绿转变为黄褐色时及时 采摘。采种期为每年5月~6月。 3.1.2 调制 果实采集后宜在背风处晾晒果荚,待自然开裂后抖出种子,去除杂质后密封保存。 3.1.3 贮藏 种子不耐贮藏,宜随采随播,常温下贮藏不宜超过45 d,4 ℃ 低温贮藏不宜超过6个月。 3.1.4 质量 黄花风铃木种子千粒重为15 g~20 g,种子含水率为6.5%~7.5%。新鲜种子的种皮薄膜状紧贴于胚, 淡灰白色。新鲜种子发芽率为65%~75%。种子检验按 GB 2772执行。 3.2 芽苗培育 1 DB44/T 2186—2019 3.2.1 芽苗床整地 参照LY/T 1000执行。 3.2.2 播种 2 将种子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溶液浸泡1 h,晾干表面水分后均匀散播于芽苗床,密度为4000粒/m , 播种后用细沙覆盖,厚度以盖过种子为宜。 3.2.3 播后管理 播后喷淋1次透水,盖薄膜防雨水冲刷。播种后约7 d可发芽,幼苗出土后合理控制幼苗密度,及时 疏除苗床中过弱、过密的芽苗,使芽苗分布均匀。 3.3 容器苗培育 3.3.1 容器与基质 容器规格7 cm×12 cm。基质配制按LY/T 1000。 3.3.2 芽苗移栽 芽苗长出2片~3片真叶或苗高4 cm~6 cm时,将裸根芽苗移栽于育苗容器中。移栽方法参见LY/T 1000执行。 3.3.3 苗期管理 3.3.3.1 水肥管理 移栽后的前7 d内,除阴雨天土壤比较湿润外,每天早晚各淋水1次;移栽7 d后,每天16:00后淋透 1次水。移栽30 d后,进行追肥催苗,每月施用1次~2次0.1%浓度的复合肥溶液。 3.3.3.2 光照管理 移栽后的前15 d内用遮光率50%~70% 的遮阳网遮光培育,15 d后置于全光照条件下培育。 3.3.3.3 炼苗 移栽后每隔3个月移动容器苗1次,促进根系在容器内的生长,防止穿根。 3.4 大苗培育 3.4.1 大田苗培育 3.4.1.1 圃地 圃地土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疏松肥沃、排水灌溉条件良好。种植前进行深耕除草,若采用除草剂 除草,其种类和使用方法按GB/T 6001执行。 3.4.1.2 移栽 圃地除草后翻耕深度30 cm~40 cm,打碎土块,捡去杂物,耙平起床做沟,苗床宽度1 m,沟宽0.5 m。于苗床中央开挖种植穴,株行距1.5 m×1.5 m,穴规格40 cm×40 cm×30 cm。种植穴施足基肥,每 穴放过磷酸钙0.5 kg,复合肥2 kg,和泥土拌匀。 2 DB44/T 2186—2019 3.4.1.3 移栽时间 宜选择在新梢抽出之前,以3月~4月为宜。 3.4.1.4 移栽方法 去除小苗容器,保持土球完整,栽植深度以将根颈埋入土中5 cm为准。移栽后压实根系周围土壤, 用支撑物对苗木进行支撑,苗木茎杆用细纤维绳适度固定于支撑杆,浇透定根水,使穴内水不再下渗为 止。 3.4.2 容器大苗培育 3.4.2.1 容器与基质 根据培育苗木规格大小和经营方向不同,选择合适规格的容器(参见附录 A)。填充土选择肥沃的 表土,添加复合肥,每株用量0.25 kg~0.5 kg,外加0.1 kg~0.2 kg 过磷酸钙,充分拌匀。 3.4.2.2 换袋 大苗容器摆放密度为(1.0 m~2.0 m)×(1.5 m~2.0 m),要求株行整齐。于每年2月~4月将容 器小苗去除容器后保持土球完整,在备好基质的容器中挖出小穴,将苗移栽于容器中,栽植深度以将根 颈部埋入土中5 cm为宜,然后使用支撑杆插入袋中将苗木绑紧扶好,淋透1次定根水。 3.4.3 管理 3.4.3.1 水肥管理 移栽后每隔3 d浇一次透水,以保证苗木成活。日常管理中雨季要排除积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2 2 第1年宜薄肥多施,每15 d施肥1次,可用复合肥93.75 kg/hm ,每季末撒施或埋施1次复合肥187.5 kg/hm 。 2 2 第2年~3年,每年夏秋每月施2次复合肥,可用复合肥375 kg/hm ,春冬每季各施1次复合肥375 kg/hm 。 容器大苗视苗木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追施缓释性肥料。 3.4.3.2 除草 大田苗移栽后,第1年松土除草3次~4次,第2年3次,第3年2次,第4年起每年1次~2次。松土除草 深度要达到15 cm为宜。 3.4.3.3 修剪与疏苗 苗木移栽后的第1年与第2年,每年进行2次~3次修剪,重点剪除主干1.5 m以下的侧枝。主杆高度2 m~3 m时进行截干,截干时需在截断处下方保留三个强壮侧枝,经缩剪形成杯装冠形;移栽2年~3年后, 当苗木米径达到5 cm左右、郁闭度接近1.0时,宜进行疏苗,使圃中苗木郁闭度为0.5左右。 4 苗木出圃 4.1 苗木质量要求 4.1.1 直观综合指标 植株生长正常,苗干粗而直,冠形完整,上下匀称;枝条充分木质化,枝叶繁茂,叶色正常,生活 力旺盛;根系发达,有较多的侧根和不定根。无检疫对象病虫和钻蛀性害虫,无机械损伤,土球完整。 3 DB44/T 2186—2019 4.1.2 质量分级 4.1.2.1 小苗 合格苗分Ⅰ、Ⅱ两个等级,具体指标见附录B的表B.1。质量标准按GB/T 6001执行。 4.1.2.2 大苗 大苗按米径分为4个规格,每个规格划分为2个等级。具体分级指标见附录B的表B.2。 4.2 出圃 4.2.1 容器小苗出圃 容器小苗达到Ⅱ级别以上要求,可以出圃。 4.2.2 大苗出圃 4.2.2.1 修剪 出圃前应剪除无用的老枝和新枝,适当保留侧枝避免与主枝竞争,并减少蒸腾作用。 4.2.2.2 起苗与假植 大田苗于冬春季节切断侧根、保留主根,同时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去除多余徒长枝、内膛枝, 包裹土球后进行1个月以上的假植处理后起苗。土球的直径为苗木米径的5倍~6倍,高度为其直径的 2/3。 4.2.2.3 运输 小苗运输应注意不要散坨。大苗运输,苗高2 m以下可直立装车,2 m以上应斜放或完全放倒,土球 朝前,树梢向后。土球直径超过60 cm的苗木只能码1层,以防压伤土球;土球较小可码放2层~3层,注 意避免散垛,必要时可立支架将树冠支稳。长途运苗应在枝叶、根部上喷水,再用湿苫布将苗木盖上。 5 栽植 5.1 植穴 植穴规格按CJJ 82执行。 5.2 定植 将苗木放入植穴内,调整土球高度使根颈部分与地面相平并固定,保持树干立直,解除包装并取出。 苗木入穴固定后,分层回填种植土、捣实,每层厚度不超过30 cm,密实度70%~80%,直到填满整个植 穴,并在植穴外缘做出高10 cm的浇水堰,栽植后浇透水。 炎热季节栽植后,宜采用树冠喷雾、树干喷雾,一天2次~3次,持续30 d,保持苗木地上部分湿润, 并用草料覆盖树盘土面等保湿措施。 5.3 支撑 采用高3 m~4 m支撑物对新栽植的苗木进行支撑,可采用三角桩、井字桩等方式进行支撑。 4 DB44/T 2186—2019 6 养护管理 按DB44/T 268和DB44/T 269执行。 7 有害生物防治 7.1 种类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和猝倒病;主要害虫有咖啡皱胸天牛与钻心虫。 7.2 防治方法 按附录C执行。 8 档案管理 苗圃地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具体内容分别按CJ/T 23和DB44/T 268执行。 5 DB44/T 2186—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容器规格及适用范围 容器规格(cm) 6 适用范围 苗龄(年) 米径(cm) (7)×(12) 1 (15 ~ 20)×(15 ~ 20) 2 (30 ~ 35)×(25 ~ 30) 3 ~ 4 2 ~ 4 (45 ~ 50)×(40 ~ 45) 5 ~ 7 5 ~ 7 (55 ~ 60)×(50 ~ 55) 8 ~ 10 8 ~ 10 (80 ~ 90)×(60 ~ 70) > 10 > 10 DB44/T 2186—2019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苗木质量等级划分 表B.1 小苗质量等级划分 苗龄(年) 1 苗木等级 地径(cm) 苗高(cm) Ⅰ级 ≥ 0.8 ≥ 60 Ⅱ级 0.5 ~ 0.8 40 ~ 60 表B.2 大苗规格与质量等级划分 米径(cm) 4 ~ 6 7 ~ 9 10 ~ 12 > 12 苗木等级 冠幅(m) Ⅰ级 ≥ 2.0 Ⅱ级 1.5 ~ 2.0 Ⅰ级 ≥ 2.5 Ⅱ级 2.0 ~ 2.5 Ⅰ级 ≥ 3.0 Ⅱ级 2.5 ~ 3.0 Ⅰ级 ≥ 3.5 Ⅱ级 3.0 ~ 3.5 土球(直径×深度) (cm) > 35 × 30 > 60 × 50 > 80 × 70 > 100 × 90 7 DB44/T 2186—2019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名称 叶斑病 Glomerella cingulata 猝倒病 Pythium aph
DB44-T 2186-2019 黄花风铃木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30: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