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40 B 64 DB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of Moringa oleifera 2019 - 09 - 09 发布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44/T 218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祖静、何茜、曾曙才、周玮、张俊杰、高晓翠。 I DB44/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的适生条件、苗木培育、种植、抚育管理、采收、有 害生物防治及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辣木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方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适生条件 3.1 气候 生长适宜温度18℃~32℃,年降水量800 mm~1800 mm,无大风,无霜冻。 3.2 地形 适宜坡度35°以下的低山、丘陵、台地或平地。 3.3 土壤 适宜pH值5.0~6.5,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和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为宜。土 壤质量执行GB 15618的规定, 4 苗木培育 4.1 种子 4.1.1 采种 选择生物量高、含油率高的健壮优良母树,于8月~9月采种,蒴果果皮呈黄褐色或黑色,果皮趋于 干枯但未开裂前进行。 1 DB44/T 2181—2019 4.1.2 种子调制 种子采收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干燥,待果荚与种子分离后,去除果荚与杂物,过6目~8目筛,用透气 性好的塑料网袋包装,置于4℃条件下保存,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年。 4.1.3 种子质量 种子颗粒饱满、无霉变、无虫蛀、无皱、干燥、圆形并呈褐色或呈浅褐色。种子千粒重224 g~290 g,纯度90%以上,种子萌发率90%以上。 4.2 芽苗培育 4.2.1 播前处理 播种前,用20℃~40℃的恒温水浸种12 h,然后用500倍~1000倍的多菌灵或百清菌浸种6 h~12 h。 种子萌发最佳温度32℃左右。 4.2.2 播种床的准备 选择靠近种植地、静风、水源方便的土地,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好土地,用砖砌约600 cm×80 cm×40 cm的催芽床,放入20 cm~25 cm厚的河沙,架设40%左右的遮光网遮荫,荫棚高1.7 m,长宽依 苗床规模的实际地形调整。 4.2.3 播种 2 2 播种时间3月~5月为宜。播种量为35 g/m ~50 g/m ,依据种子大小、含水量、纯度做出适当调整。 将种子按入沙中,间距2 cm左右,播种深度以1.5 cm~2 cm为宜。当年生种子5 d~7 d可出芽。 4.2.4 播后管理 播后喷淋1次透水,盖薄膜保湿并防雨水冲刷,待种子萌发后取消薄膜。移植前可喷施1次0.3%~0.5% 的高磷钾型叶面肥。 4.3 芽苗移植 发芽后7 d~11 d,子叶刚展开时可移植到12 cm×17 cm的营养袋中培育,营养土选用透水的沙土 混合有机肥。营养袋苗床宜作低墒,宽80 cm左右。 4.4 苗期管理 移植后尽快用杀菌剂浇透。适量浇水,当苗床中间部分基质可以捏成团时,则无需浇水,反之则应 及时浇水。幼苗长至5 cm~8 cm时,可喷施浓度0.3%~0.5%的叶面肥一次,同时注意除草、疏苗和及时 防治病虫害。幼苗长至5~6片叶时,去除遮光网炼苗。 4.5 苗木出圃 移植4周左右,苗高40 cm,地径大于0.8 cm时,即可出圃。 5 种植 5.1 整地 2 DB44/T 2181—2019 杂灌、杂草较多的种植地要进行人工清杂、除草。可采用穴状、垄作(50 cm×30 cm)等方式进行 整地,开挖排水沟,具体参考GB/T 15776执行。 5.2 基肥 每穴施用农家肥5 kg~20 kg或钙镁磷肥0.5 kg~1 kg做基肥,覆土回穴至高出穴面10 cm。 5.3 密度 以采梢和采鲜荚果为目的的株行距为0.5 m×1 m或0.8 m×1.2 m,以采果、叶和种子为目的的株行 距为1.5 m ×2 m或2 m×2 m,以采枝叶为木本饲料时的株行距(0.3~0.4)m×(0.4~0.6)m,或0.4 m×0.8 m的宽窄行种植。 5.4 栽植 5.4.1 时间 2月~4月种植为宜。 5.4.2 方法 在回填好的种植穴中央,挖20 cm×20 cm的小坑,剥除营养袋,将带土苗放入定植穴中,扶正、压 实、浇足定根水。栽植后7 d~15 d及时补苗。 6 抚育管理 6.1 松土除草 栽植后30 d~40 d,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以后每隔40 d~50 d进行一次,雨季可适当增加除草的 频次。采用人工或机械全面耕锄除草。 6.2 施肥 2 2 栽植后长出2片新叶时,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施水溶性复合肥180 kg/hm ~675 kg/hm 。每年1月~2 月,结合园地管理施有机肥1.5 kg/株~2.0 kg/株或复合肥(N:P2O5:K2O=18:18:18)200 g/株。以采梢、 叶为目的,可叶面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每月2次;在4月~5月份,施保果肥,以磷、钾、钙肥为主, 0.2 kg/株~0.3 kg/株;采果后10月~11月,施养树肥,复合肥0.3 kg/株~0.4 kg/株。 6.3 浇灌与排水 旱季进行少量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地势平缓、土壤粘性较强的林地要 预先开挖好排水沟,沟宽40 cm、深30 cm。雨季来临时,疏通排水沟保证及时排水,防止水分过多引起 根系腐烂和病害发生。 6.4 刈割与整形 以生产茎、叶作为饲料时,刈割高度通常控制在30 cm~40 cm,树形呈纺锤形。刈割后可适当喷施 1 mg/L的赤霉素或0.1 mg/L脱落酸处理,以促进萌发更新和矮化植株。1年~2年植株每2个月刈割1次, 夏季可1个月1次,多年生植株一般可隔33 d~45 d刈割1次。 以采叶为目的时,主茎直径达到2 cm~3 cm时,离地1 m处截干,之后新稍长至60 cm时进行短截, 株高控制在1.5 m~2 m。 3 DB44/T 2181—2019 以采收果为目的时,定干在50 cm左右以方便采摘,次年开始养篷,植株高度控制在2.0 m~2.5 m。 7 采收 7.1 嫩梢 7.1.1 时间及方法 当植株高≥0.8 m,嫩梢长到30 cm~40 cm时进行采摘。养分充足条件下,一般雨季约25 d可采一 次,旱季40 d采一次。 7.1.2 采收方法 采收方式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人工采收时,由嫩叶沿短枝或长枝方向进行逆向采收。对于幼树 或新建的辣木林,应注意树形的培养。大面积集约化的种植园,则利用机械采收,可使用往复切割式采 叶机进行采摘。主要采摘方法有: a) 采摘整株嫩梢的 1/2,留下 1/2 嫩梢生长,轮流采摘,不修剪; b) 采摘全部 30 cm 以上的嫩梢,每采摘三次修剪一次; c) 采摘全部 30 cm 以上的嫩梢,每采摘一次修剪一次。 7.1.3 保鲜 采下的嫩梢用保鲜膜密封,低温(5℃)冷藏,保鲜期约为5 d。 7.1.4 采后管理 嫩梢采后需及时剪除残留的半木质化绿枝。当腋芽萌发至5 cm长时,可喷施含氮肥高的叶面肥。 7.2 枝叶 7.2.1 时间及方法 辣木枝叶全年可采收,宜分期、分批、分层进行。首次采收在植株主茎达到3 cm,有效分枝直径达 2 cm,叶片呈深绿色时进行。 7.2.2 采收方法 枝叶的主要采收方法有: ——采收方式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直接从复叶叶柄基部采摘整个复叶; ——采收与修剪相结合,先剪下 2/3~3/4 长的枝条,再从剪下的枝条上采摘叶片; ——作为木本饲料时,直接距地面 30 cm~40 cm 处进行刈割。 7.2.3 干燥 叶片采收后及时摊晾。晴天时,采收的叶片直接放置于晒场,自然干燥3 d~4 d。若遇雨天,及时 将叶片置于35℃~45℃热风干燥箱中干燥4 d~5 d,使含水量低于8.0%即可装袋收贮。 7.2.4 采后管理 采收枝叶后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进行根圈追肥,雨季30 d施一次,旱季60 d施一次。离树干20 cm~ 40 cm处挖弧形沟,放入复合肥(N:P2O5:K2O =18:18:18)300 g/株~400 g/株或有机复混肥5 kg/株, 4 DB44/T 2181—2019 单株施肥量N、P2O5、K2O分别以6 g/株~9 g/株、3 g/株~4.5 g/株、3 g/株~4.5 g/株为宜。 7.3 果实 7.3.1 时间及方法 菜用时,待蒴果内的种仁膨胀结束时采收,当果皮为淡绿色、蒴果半木质化时,即可手工进行采收, 食用蒴果内的嫩种仁。制种用果实采收同4.1.1。 7.3.2 采收方法 采用手工采收。 7.3.3 贮存 菜用果实在常温下可存放1 d~2 d,若低温(5℃)冷藏,可存贮5 d~7 d。制种果实贮藏见4.1.2。 7.3.4 采后管理 采果后进行回缩修剪,将植株高度控制在1.5 m以内,同时剪除老、弱、病枝。施入N肥40 g/株、P 肥150 g/株和K肥100 g/株左右,或有机肥10 kg/株。 8 有害生物防治 辣木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 9 建档 建立完整、真实的种苗培育、造林、抚育管理、采收等生产全过程的档案,并长期保存。档案管理 参照LY/T 1000、LY/T 2289、LY/T 2290、GB/T 15776执行。 5 DB44/T 2181—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辣木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序号 名称 病原菌或害虫 拉丁名 危害部位 为害症状 防治措施 连续降雨后,嫩枝和半木栓化的枝 1 溃疡病 Fusicladium sp. 嫩枝、半木 栓化的枝条 条上感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天 保护伤口,使用伤口愈合 晴 2 d ~3 d 后感病部凹陷露出木 剂涂抹,做杀菌保护处 质部,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 理,树干涂白。 见有黑色小霉点(厚垣孢子堆)。 发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 点,后扩大成褐色至黑褐色

pdf文档 DB44-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1 页 DB44-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2 页 DB44-T 2181-2019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10:0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