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4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637—2019 城市森林营建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urban forest construction 2019 - 06 - 18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637—2019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营建要求 .......................................................................... 2 5 造林地调查与土壤改良 .............................................................. 3 6 苗木要求 .......................................................................... 3 7 造林技术 .......................................................................... 4 8 幼林抚育管理 .....................................................................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生态林植物推荐表 ...............................................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植物推荐表 ............................... 1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风景游憩林植物推荐表 ........................................... 16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森林湿地植物推荐表 ............................................. 1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森林廊道植物推荐表 ............................................. 18 参 考 文 献 ...................................................................... 20 I DB11/T 1637—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学会、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海群、周彩贤、智信、朱建刚、王小平、马红、闫金华、裴川、夏磊、李迎 春、王永超、杨欣宇、邵丹。 II DB11/T 1637—2019 城市森林营建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森林营建要求、造林地调查与土壤改良、苗木要求、造林技术和幼林抚育管理 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城市生态林、风景游憩林、森林湿地和森林廊道的营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DB11/T 211—2017 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DB11/T 2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11/T 222—200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11/T 768 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DB11/T 864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DB11/T 1100 城市附属绿地设计规范 DB11/T 1175 园林绿地工程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 1 DB11/T 1637—2019 在城市建成区、平原区和浅山区以树木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生态林、风景游憩林、森林湿 地和森林廊道等类型。 3.2 生态林 general ecological forest 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调节为主导功能的森林。 3.3 风景游憩林 scenic and recreation forest 风景林和游憩林的统称,兼具满足人们审美和游憩需求的森林。 3.4 森林湿地 forest wetland 由森林和湿地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常为由片状乔木林为优势植被所形成的湿地。 3.5 森林廊道 forest corridor 位于道路或河流两侧,或生境之间,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或吸附污染物、降噪防尘、防止 水土流失、固堤护岸、利于动物迁徙等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植被带,包括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和生物 廊道。 4 营建要求 4.1 林地相融 新建林地应与周边原有林地有机连接,形成大规模、体系完整的森林绿地空间。 4.2 廊道相通 构建森林廊道、营造栖息地,形成生境连通、动物迁徙便通的林带体系。 2 DB11/T 1637—2019 4.3 结构自然 构建复层、异龄、混交,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的近自然森林。 4.4 生物多样 基于多样化的植物组成和自然的种植点配置,通过栽植食源、蜜源植物,营造动物和鸟类筑巢场 所,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 5 造林地调查与土壤改良 5.1 造林地调查 造林前应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造林地块或小班基础资料,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水源条件、 立地条件以及原有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现状和居民需求等信息。编写调查报告。 5.2 土壤改良 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土壤取样分析,土壤质量指标应符合DB11/T 864的规定。对肥力低、偏酸偏碱、 砂砾含量高、建筑垃圾多、土层浅或有污染的土壤应进行改良。 6 苗木要求 6.1 苗木来源 宜使用本地苗木,如使用外地苗,应在北京适生区范围内,且在北京苗圃至少培育 3 年。优先使 用实生苗。 6.2 苗木质量 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应符合 DB11/T 222—2004 规定的Ⅰ级和Ⅱ级苗要求,园林绿化树种苗木质量应 符合 DB11/T 211—2017 规定的Ⅰ级和Ⅱ级苗要求。宜选用良种。 6.3 苗木形态 3 DB11/T 1637—2019 苗木应生长健壮、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冻害。不宜使用截干苗。 6.4 苗木修剪 苗木出圃前或萌芽前在保证主体枝干完整的前提下,应剪除病虫枝、伤残枝、重叠枝和徒长枝。 栽植前应剪除严重劈裂和病虫害感染的根系。 6.5 苗木运输与保护 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不应造成苗木损伤和土坨松散,运输过程中应覆盖苗木根部,裸根苗从起苗 至栽植不应超过 24h,不能及时栽植的应假植。 6.6 苗木假植 在造林地附近应选择背风、避荫、土质良好和有水源的地段,开沟将裸根苗根系覆土,适度浇水、 覆盖。取苗后应整理复原。 7 造林技术 7.1 生态林 7.1.1 地块整理 对坡度大于 1:5 的造林地块应进行拉坡处理,拉坡后坡度不大于 1:5。坡面应建水平导流渠和纵 向排水沟,种植地被植物,沟底建集水区。 对拆迁腾退地、撂荒地等地块进行复垦,应对地块内建筑渣土、生活垃圾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7.1.2 土壤施肥与改良 栽植前应施有机肥,宜施用腐熟肥或者有机肥。栽植针叶树的应加施菌根肥。 对土层浅,或者垃圾杂质含量大的土壤进行客土改良。置换的新土应为理化性状良好、无污染的 壤土。客土后应施肥。 7.1.3 树种选择 宜选择乡土、长寿、抗逆、食源树种,也可选择适生的引进树种,参照附录 A。 4 DB11/T 1637—2019 7.1.4 混交方式 2 2 可采用块状、带状、行间、株间或自然组团混交方式。纯林面积不宜超过 2 hm ,每 6.7 hm 造林 地不少于 8 个乔木树种。 7.1.5 树种混交 宜采用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乔木与亚乔木混交。针阔混交的,针叶树比例不低于 30%。 7.1.6 造林密度 2 2 2 2 2 2 在浅山区,荒山以 840 株/ hm ~1110 株/ hm 为宜,台地和坡耕地以 450 株/ hm ~750 株/ hm 为宜。 2 2 在平原区,乔木纯林以 270 株/ hm ~420 株/ hm 为宜,亚乔木纯林以 330 株/ hm ~720 株/ hm 2 2 2 为宜;乔木与乔木混交的以 270 株/ hm ~420 株/ hm 为宜;乔木与亚乔木混交的以 300 株/ hm ~540 2 2 2 株/ hm 为宜。根据实际可增加灌木,灌木以 150 株(丛)/ hm ~450 株(丛)/ hm 为宜。 7.1.7 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置 7.1.7.1 场所数量 2 2 在新造林地或与原有林地连接后面积超过 20 hm 以上的区域,每 6.7 hm 应设置 1~2 处动物食源 2 筑巢场所,每处不少于 0.27 hm 。 7.1.7.2 食源场所植物选择 每个场所内应选择5种以上浆果、核果、荚果或翅果等果实丰富的乔灌木,选择5种以上结籽丰 富的草本植物,参照附录 B。 7.1.7.3 筑巢堆 每处食源场所内设置 10 个以上筑巢堆。筑巢堆应由石块、土块和植物枝干等自然堆放而成。 7.1.8 造林时间 春季造林的,平原地区以 3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为宜,浅山区以 3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为宜;雨季造 林的,宜在雨季第一场透雨后及时栽植;秋季造林宜在树木休眠后至土壤结冻前进行。 7.1.9 栽植技术 5 DB11/T 1637—2019 7.1.9.1 栽植穴规格 裸根苗栽植穴直径和穴深均不应小于 60cm。土坨苗栽植穴直径应比土坨直径大 20cm 以上,穴深 应大于土坨高度。 7.1.9.2
DB11-T 1637-2019 城市森林营建技术导则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44: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