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160 X 87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953—2019 烤烟精细化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ne process control of bulk curing of flue-cured tobacco 2019 - 05 - 31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3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953 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烟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百色 市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纪利、王能如、韦建玉、韦忠、林北森、罗刚、朱显灵、王新钧、黄崇峻、 金亚波、王俊峰、李俊霖、胡亚杰、黄宝瑞、吕泽生、梁永进、王 政、贾海江、张得平、何明雄。 I — DB45/T 1953 2019 烤烟精细化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烤烟精细化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精细化备烤、精细化采收、精细化 夹(编)烟、装炕、精细化烘烤。 本标准适用于烤烟挂竿式密集烘烤和梳式烟夹密集烘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771.1 烟草术语 第1部分:烟草栽培、调制与分级 GB/T 23219 烤烟烘烤技术规程 YC/T 311 烤烟品种烘烤特性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771.1、GB/T 23219 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密集烘烤 bulk curing 成熟采收的鲜烟叶在密集式烤房中完成烘烤调制的加工过程。 3.2 精细化烘烤 fine curing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方法及工具有效融入到烤烟备烤、采收、夹(编)烟、装炕、烘烤的技术体系, 系统规范烤烟烘烤的技术活动过程或技术运行模式。 3.3 备烤 preparation for curing 烤烟烘烤前进行的“人、机、料、法、环”的各种准备,分为大备烤、小备烤。大备烤指每年烟叶 开烤前的准备;小备烤指开烤以后每一炕烟叶的烤前准备。 4 精细化备烤 4.1 大备烤 4.1.1 队伍准备 4.1.1.1 开烤前 30 d 以上组建烘烤专业队、采收专业队或采收互助组等队伍。 1 — 4.1.1.2 采收专业队或采收互助组负责烟叶采收、夹(编)烟、装炕、下炕等工作;烘烤专业队负责 备烤、烘烤的实施,指导采收专业队或采收互助组进行烟叶采收、夹(编)烟、装炕。 4.1.1.3 开烤前 25 d~30 d 完成烘烤专业队的岗前培训与考核;开烤前 5 d 以上完成采收专业队或采 收互助组的培训。 DB45/T 1953 2019 4.1.2 烤房及烘烤物资准备 烘烤专业队在开烤前 30 d 按照附录 A 的检验内容逐项进行烤房检查及烘烤物资准备。 开烤前 15 d 以上完成烤房设施设备检修及烘烤物资准备。 开烤前 5 d 以上完成烤房空载调试,要求如下: ——控制系统正常:调试传感器导线插头应正确连接,自控器及执行器应正常运行; ——供热能力满足升温需要:点火后关闭冷风进风门,应以平均 6℃/h 以上的速度升温至 70℃; ——密封性好:烤房无裂缝,不漏气; ——内外循环切换顺畅:内外循环切换正常,完全内循环时(设置干球温度为 48℃,干湿差为 0℃)冷风进风门应处于全封闭状态; ——地坪和墙体烤干:维持干球温度 48℃,半开冷风进风门,直至烤房地坪和墙体干燥。 4.1.2.1 4.1.2.2 4.1.2.3 4.1.3 烟叶准备 烟株应达到群体整齐、个体健壮,烟叶应达到分层落黄、适时成熟。 4.1.4 环境准备 烤房工作区在开烤前10 d以上应做到场地整洁、交通方便、排水顺畅、功能分区、标志清晰、技术 资料到位、运行制度上墙。 4.2 小备烤 4.2.1 田间烟叶管护 应加强大田管护,田间烟叶应达到营养协调、正常成熟。 4.2.2 田间烟叶调查与采收决策 烟叶成熟特征应符合 GB/T 23219 的要求。 烤房装烟量要求如下: ——梳式烟夹烘烤:烤房装烟总量控制在 3 500 kg~4 500 kg,每炕装烟 310~350 夹; ——挂竿烘烤:烤房装烟总量控制在 3 000 kg~4 000 kg,每炕装烟 400~500 竿。 4.2.2.3 下部叶采后成熟烟叶的比例为 80%~85%,中部叶采后成熟烟叶的比例为 85%~90%,上部 叶采后成熟烟叶比例在 90%左右。 4.2.2.4 按附录 B 提供的方法进行田间成熟烟叶调查及可采烟叶测算,提前 1 d~3 d 准确掌握田间成 熟烟叶量及成熟速度,并做出采收决策。 4.2.2.1 4.2.2.2 4.2.3 烤房设施设备准备 在每一炕烟叶采收前应按附录A的检验内容完成烤房设施设备准备。 2 — DB45/T 1953 2019 5 精细化采收 5.1 烟叶采收原则 5.1.1 适量、适熟、整齐配炕采收 烤房装烟量应符合 4.2.2.2 的要求,耐烤烟叶或水分小的烟叶适当多采多装,不耐烤烟叶或 水分大的烟叶适当少采少装。 5.1.1.2 采后成熟烟叶比例应符合 4.2.2.3 的要求。 5.1.1.3 采后烟叶素质、成熟度及鲜活度整齐;当天采收、当天装炕。 5.1.1.1 5.1.2 养护性采收 烟叶采摘时做好烟株和烟叶养护,采后烟叶做好运输和堆放时的养护。 5.2 烟叶采收过程管理 5.2.1 采收时间 适采期内灵活掌握采收日。耐熟性差的烟叶进入适采期应立即采烤,耐熟性好的烟叶可缓 2 d~3 d 采烤,雨后返青烟应重新落黄后采烤。 5.2.1.2 采收日内灵活掌握采收时间。正常天气烟叶宜早上日出后采收,多雨天气烟叶宜在上午 10 时前后采收,干旱天气烟叶宜带露采收或日出前采收。 5.2.1.1 5.2.2 作业程序 分工协作,有序作业。要求如下: ——采收专业队或采收互助组应明确烟叶采摘、包装、运输等环节的人员分工; ——采收专业队队长或采收互助组组长负责用实物统一采收眼光,明确田间采收顺序及采收技术要 求;采收人员应合理分布、有序衔接、全面覆盖、防止漏采。 5.2.2.2 现场巡检,反馈纠偏。要求如下: ——采收专业队队长或采收互助组组长对烟叶采收成熟度、田间采收顺序、采摘方式及摆放整齐度 等作业质量反复巡检,及时纠正技术偏差; ——烘烤专业队检验采后烟叶成熟度,及时向采收专业队队长或采收互助组组长反馈。 5.2.2.3 掌握采烟面积和采烟量进度,采收量满足烤房适宜装烟量时应终止采收作业。 5.2.2.1 5.2.3 采后养护 采后烟叶应整齐收拢到田边,采用材质适宜、大小一致、宽带捆扎的包装袋包装。包装应叶 柄整齐、松紧适度。 5.2.3.2 采后烟叶装车时应叶尖朝里、叶柄朝外,采取防护措施运往烤房工作区。装卸烟叶应减少机 械损伤。 5.2.3.3 烤房工作区烟叶堆放场所地面应铺设防护材料,防止外源污染。在阴凉处分类整齐堆放,堆 放高度不超过 70 cm,避免采后烟叶过度挤压、堆芯发热。防止风吹、日晒、雨淋、水泡。 5.2.3.1 3 — DB45/T 1953 2019 5.3 采后烟叶素质检验 5.3.1 烟叶抽样 验。 烘烤专业队从烤房工作区堆放的烟叶中随机抽取10个烟包,每包随机抽取10~20片烟叶用于素质检 5.3.2 烟叶素质检验 按GB/T 23219、YC/T 311的要求对抽取样品进行成熟度分类和烟叶烘烤特性判定,称量计算烟叶单 叶重,判断烟叶水分,检验结果记入《采后烟叶素质检验记录表》(参见附录C)。 5.3.3 烟叶水分判断方法 在5.3.1抽取的烟叶样品中随机抽取10片,在距叶基部6 cm~7 cm处折断主脉,正面相对挤压,判断 采后烟叶水分: ——水分较大:断面有水流射出; ——水分适宜:断面有水珠滴下但水珠不连续; ——水分较小:断面有水珠冒出但难以滴落; ——水分小:断面无水珠冒出且呈空洞状。 6 精细化夹(编)烟、装炕 6.1 夹(编)烟 6.1.1 夹(编)烟准备 提前备足烟竿、烟夹和夹烟台,保持规整;应做好人员分工。 6.1.2 夹(编)烟要求 空夹(空竿)应计数进入夹(编)烟现场。 按 GB/T 23219 的要求进行鲜烟分类,分类夹(编)烟。 夹(编)烟操作如下: ——梳式烟夹夹烟:主脉基部对齐,露头长度 10 cm~15 cm;抖松烟叶,均匀铺陈;下部烟叶每夹 鲜烟重 11 kg~12 kg,中、上部烟叶每夹鲜烟重 13 kg~14 kg; ——烟竿编烟:采用梭线法编烟,主脉基部对齐,叶背相靠,主脉基部露头 5 cm。竿头留空 4 cm~ 5 cm,竿内烟叶均匀分布。每竿编烟 50~60 束,每束 2~3 片烟叶。下部烟叶每竿鲜烟重 7 kg~ 8 kg,中、上部烟叶每竿鲜烟重 9 kg~10 kg。 6.1.2.4 夹后烟叶置于室内或棚架内分类挂放或堆放;堆放时应呈“鱼鳞状”排列。 6.1.2.1 6.1.2.2 6.1.2.3 6.1.3 现场巡检 按 6.1.2 的要求对夹(编)烟现场巡检、纠偏。 各烘烤炕次的前 5 炕烟叶,每座烤房在夹(编)烟过程中随机抽取 5 夹(竿)烟叶,单独称 重、标记、放置,每夹(竿)鲜烟重量记入《烟叶鲜干比记录表》(参见附录 D)。 6.1.3.1 6.1.3.2 4 — DB45/T 1953 2019 6.2 装烟 6.2.1 装烟准备 装烟前应备好装烟辅助工具、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水壶应装满清水;应做好装烟、递烟人 员分工。 6.2.2 装烟要求 清点适熟、过熟、欠熟烟叶的夹(竿)数和总夹(竿)数,分配到烤房的每层、每格。记入 《烟叶夹持装炕记录表》(参见附录 E)。 6.2.2.2 按 GB/T 23219 的要求进行装烟,将 6.1.3 抽取的样烟装到烤房二棚第一、二格交界处。 6.2.2.1 6.2.3 监控要求 观察窗口烟叶应代表烤房各棚烟叶群体质量。 6.2.3.2 在气流上升式烤房中,副传感器应挂置在顶棚装烟室前段与中段交界处,横向距侧墙 100 cm 左右,探头应高于顶棚烟叶中部 3 cm~4 cm;主传感器应挂置在底棚装烟室长 1/3~1/2(以隔墙为起点) 处,横向距侧墙 100 cm 左右,探头应高于底棚烟叶中部 3 cm~4 cm。 6.2.3.3 在气流

pdf文档 DB45-T 1953-2019 烤烟精细化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 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953-2019 烤烟精细化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 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953-2019 烤烟精细化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 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953-2019 烤烟精细化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 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29:2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