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01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2184—2019 茭白-中华鳖生态共作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cultivation of wild rice and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2019 - 01 - 15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2 - 15 实施 发 布 DB33/T 218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有关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余姚市河姆渡茭白研究中心、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建明、张珏锋、符长焕、胡美华、翁丽青、钟海英、郑春龙、李芳、杨凤丽、 王来亮。 I DB33/T 2184—2019 茭白-中华鳖生态共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茭白田改造、茭白种植、 中华鳖放养、田间管理、生产档案、生产模式图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茭白种植地区的茭白田套养中华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044 中华鳖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茭鳖共作 Wild rice and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co-cultivation 在茭白田中同时养殖中华鳖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 4 产地环境要求 宜选择环境安静、水源丰富、排灌方便的茭白田,产地环境及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T 5010和NY 5051的要求。 5 品种选择 5.1 茭白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抗病虫性好、丰产性好的品种。单季茭品种宜选择美 人茭、金茭1号、丽茭1号、回山茭等,双季茭品种宜选择龙茭2号、浙茭2号、浙茭3号、余茭4号等。 5.2 中华鳖 1 DB33/T 2184—2019 所选的鳖种符合GB/T 21044的要求,外观要求体表光洁,无损伤,裙边宽阔有弹性,健康无病灶, 活力强。 6 茭白田改造 6.1 田块 在放养前茭白田应进行改造,根据面积大小在田块周围开“口”字型或“田”型沟,沟宽80 cm~ 100 cm、深50 cm,沟面积约占茭田面积的10%。挖出的田泥加宽加固田埂或路基。田块中央每隔800 cm~ 1000 cm堆一个土墩,或者以多块田为一个单元,连在一起,中间田埂作为鳖活动场所。土墩与加宽的 田埂应有一定坡度。 6.2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可选用彩钢瓦、石棉瓦、砖墙、水泥墙等材质。采用100 cm高的彩钢瓦、石棉瓦设置防逃 设施,埋入土中20 cm~30 cm,外侧每间隔300 cm,用木桩加固,上部用竹片夹紧,并用铁丝与外侧木 桩绑紧加固。或者采用砖墙、水泥墙围成防逃墙,顶部压沿内伸15 cm,围墙和压沿内壁光滑;茭白田 的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建两道防逃栅。 6.3 茭白田消毒 2 在中华鳖放养前7 d~14 d,茭白田每亩(667 m )用75 kg~100 kg生石灰消毒。 7 茭白种植 7.1 种植方式 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 7.2 单季茭白 3月中旬至4月上旬,苗高15 cm~20 cm时分墩定植,每穴2苗~3苗,定植深度以根系全部入土苗不 倒为宜,每亩1200 穴~1500 穴,宽行行距100 cm~120 cm,窄行行距70 cm~80 cm,穴距50 cm~60 cm。 7.3 双季茭白 2 月上旬将种墩分成 1 个~2 个薹管的小墩移植到育苗田,行株距 50 cm×50 cm;3 月下旬至 4 月 中旬,苗高 30 cm~40 cm 时移植到秧田,行株距 100 cm×30 cm,单株定植;7 月上中旬挖墩分苗割叶, 用于大田定植。每亩 1000 穴~1200 穴,每穴种植 1 株,宽行行距 100 cm~120 cm,窄行行距 60 cm~ 80 cm,株距 40 cm~60 cm。 8 中华鳖放养 8.1 放养前消毒 放养前,中华鳖用15 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或5%食盐水浸泡浸泡5 min~10 min 进行消毒。 8.2 鳖种放养 2 DB33/T 2184—2019 8.2.1 放养时间 5 月上旬~7 月上旬放养中华鳖,选择天气晴好的上午进行。 8.2.2 放养规格 以放养大规格鳖种为宜,体重250 g~500 g。 8.2.3 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鳖种70只~100只,并尽量选择放养雄性的鳖种。 8.2.4 放养方法 将经消毒的中华鳖运至茭白田边,倒入茭白田。 9 田间管理 9.1 水位控制 9.1.1 单季茭白 水位控制按照“浅-深-浅”的原则进行。定植至分蘖前中期保持浅水位(3 cm~5 cm),分蘖后期至 孕茭期加深水位(15 cm~20 cm),采收期控制浅水位。 9.1.2 双季茭白 9.1.2.1 秋茭水位控制按照“深-浅-深-浅”的原则进行。秋茭定植时保持较深水位,分蘖前中期保持浅 水位,分蘖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位,采收期控制浅水位。 9.1.2.2 夏茭水位控制按照“浅-浅-深-浅”的原则进行。夏茭出苗期保持田水湿润,分蘖前中期控制浅 水位,分蘖后期至孕茭期间加深水位;采收期控制浅水位。 9.2 施肥 9.2.1 原则 在养分需求与供应平衡的基础上,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坚持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 量元素相结合,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坚持施肥与其他措施相结合。 9.2.2 单季茭白 定植前7 d~10 d施基肥,每亩施商品有机肥500 kg~600 kg。追肥分3 次~4 次,在缓苗后至分 蘖期,每亩施缓释氮肥7 kg~10 kg;定苗后,每亩施缓释氮肥10 kg~15 kg、配方肥(20-10-18)20 kg~ 25 kg,隔20 d~25 d视苗情再追施一次;孕茭初期,每亩施配方肥(20-10-18)30 kg。 9.2.3 双季茭白 9.2.3.1 不施基肥。秋茭追肥分 3 次,在缓苗后,每亩施缓释氮肥 7 kg~10 kg;分蘖初期,每亩施 缓释氮肥 10 kg~15 kg、配方肥(20-10-18)15 kg~20 kg;孕茭初期,每亩施配方肥(20-10-18) 40 kg~50 kg。 9.2.3.2 夏茭追肥 3 次,萌芽后,每亩施缓释氮肥 5 kg~10 kg;定苗后,每亩施配方肥(20-10-18) 30 kg~35 kg;孕茭初期,每亩施配方肥(20-10-18)30 kg~40 kg。 3 DB33/T 2184—2019 9.3 投饲 茭鳖共作一般不投喂中华鳖配合饲料,在6 月~9月鳖的生长季节,可适当投喂小鱼虾、螺蛳、福 寿螺等新鲜活饵。 9.4 有害生物防治 9.4.1 中华鳖病害防治 套养在茭白田中的中华鳖,主要病害为疥疮病和白底板病,一般发病较少,可通过选择健康的鳖种、 鳖种消毒、适宜的套养密度等生态措施来控制。如有发病,选用合适的渔药防治,按NY 5071的要求执 行。 9.4.2 茭白病虫害防治 茭白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长绿飞虱、胡麻叶斑病、锈病等。病虫防治以茭鳖共生互利、诱虫植物、 昆虫性诱剂、杀虫灯等生态防控措施为主。 9.5 茭白采收 孕茭部位明显膨大,叶鞘一侧被肉质茎挤开,露出0.5 cm~1.0 cm宽的白色肉质茎时采收。秋茭宜 2 d~3 d采收一次,夏茭宜1 d~2 d采收一次。在不影响茭白质量情况下,采收间隔期可适当延长。 9.6 鳖的捕捞 秋茭采收结束后,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捕获中华鳖出售。采用钩捕、地笼及干田捕捉等方式捕捞。 10 生产档案 应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用药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档案,档案保存期为2年以上。 11 生产模式图 茭白-中华鳖生态共作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A.1。 4 DB33/T 2184—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茭白-中华鳖生态共作生产模式图 目 标 产 量 生 育 期 主 要 技 术 要 点 茭 白 病 虫 防 治 单季(1500~2000) 千克/亩 双季(2500~3000)千克/亩 中华鳖(50 kg~80)千克/亩 一月 二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单季茭白 休眠期 萌芽期 双季茭白 休眠期 萌芽期 三月 上 四月 中 下 上 五月 中 下 上 分墩移栽期 分蘖生长期 改 造 茭 白 田 : 根 据 面 积 大 小 在 田 块 周 围 开 单季茭白3月中旬至4月上旬分墩 “口”字型或“田”型沟,沟宽80 cm~100 c m、 定植,每穴2苗~3苗,每亩种植 深50 cm,沟的面积约占茭白田面积的10%。加 1200 穴~1500 穴,宽行行距100 宽加固四周田埂。田块中央每隔800 cm~1000 cm~120 cm,窄行行距70 cm~80 cm堆一个土墩,或者以多块田为一个单元,连 cm,穴距50 cm~60 cm。 在一起,中间田埂作为鳖活动场所。土墩与加 双季茭白2月上旬分成1~2个薹管 宽的田埂应有一定坡度。并在茭白田四周及进 的小墩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出水口做好防逃设施。 苗高40 cm时,单株定植秧田。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 二化螟:摘除虫害叶,利用杀虫灯、二化螟性诱剂、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 田埂种植香根草等技术诱杀 栽培管理,改善茭白田生态环 长绿飞虱:清理老黄叶,增施钾肥,杀虫灯、黄色 境,优先使用农业、物理和生 粘虫板等诱杀。 物防治。 中 六月 下 上 中 七月 下 分蘖生长期 夏茭孕茭期 夏茭采收期 上 八月 中 下 上 孕茭期 秋茭移栽 中 九月 下 上 中 采收期 分蘖生长期 十月 下 上 中 十一月 下 上 中 十二月 下 上 中 下 育苗移栽 生长期 休眠期 秋茭孕茭期 秋茭采收期 休眠期 5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放养鳖种。放养前 7 双季茭白经二段育苗后,于 7 月上中旬定植大田,每亩种植 1000 适时采收双季茭白秋茭,做好 d~14 d,茭白田每亩用 75 kg~100 kg 穴
DB33-T 2184-2019 茭白-中华鳖生态共作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4:18: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