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4.020.40 B 65 湖 DB4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3/T 1649—2019 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cenic Recreational Forest Construction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2019-09-10发布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12-10实施 发 布 DB43/T 1649—2019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风景游憩林类型……………………………………………………………………………………… 1 5 建设思路………………………………………………………………………………………… 2 6 建设原则…………………………………………………………………………………………… 2 7 建设技术……………………………………………………………………………………………… 2 8 规划设计……………………………………………………………………………………………… 3 9 树种选择……………………………………………………………………………………………… 3 10 树种配置……………………………………………………………………………………………… 4 11 栽植技术…………………………………………………………………………………………… 5 12 抚育管护…………………………………………………………………………………………… 6 13 检查验收…………………………………………………………………………………………… 6 14 档案管理……………………………………………………………………………………………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建设主要适宜树种表……………………………………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风景游憩林建设调查表………………………………………………………… 15 I DB43/T 164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桃江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菊阳、刘艳、何友军、李巧云、吴林世、朱颖芳、周岚、陈丹霞、杨杰、宋 胤、张娟、伍俊鹏、彭春良。 II DB43/T 1649—2019 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的建设思路、建设原则、规划设计、树种选择与配置、造林技 术、抚育管护、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长株潭地区的风景游憩林建设与经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长株潭地区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长株潭地区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2 风景游憩林 recreational forest 具有满足审美和综合游憩功能需求的森林。 4 风景游憩林类型 按建设范围与功能的侧重不同划分为: 4.1 山地丘陵风景游憩林 在山地丘陵坡面上,自然环境良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游憩功能的森林。 4.2 公园风景游憩林 位于各类公园中,以改善生态景观、美化人居环境、提供休闲和游憩场所为主体功能的森林。 1 DB43/T 1649—2019 4.3 道路风景游憩林 位于各级公路、立交桥、街道等两侧,能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森林。 4.4 水岸风景游憩林 位于江、河、湖泊等水体沿岸,具有生态防护和游憩功能的森林。 4.5 乡村风景游憩林 位于村内或村庄附近,以绿化美化为主,具有一定的生产和游憩功能的森林。 5 建设思路 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应以生态美学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性、地域性、保护性的基本原 则,采用封育、改造和更新的方法,以美化、彩化、香化为主要目的,建设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综合 游憩功能的风景游憩林。 6 建设原则 6.1 生态性原则 建设应实现生态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相结合,促进和改善生态环境。 6.2 地域性原则 建设应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新优外来树种为辅,构建有地域特色的风景 游憩林。 6.3 保护性原则 建设应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促进为辅,使森 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基因保存、生态平衡保持等方面持续地发挥功能。 7 建设技术 7.1 封育 7.1.1 适用对象 生态位重要、立地条件差,具有形成风景游憩林的目标树种幼林,或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母树分布 的森林。 7.1.2 封育方法 采取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封育按 GB/T 15163 的规定执行。 7.2 改造 7.2.1 适用对象 2 DB43/T 1649—2019 郁闭度低于 0.4、轻度退化的风景游憩林。 7.2.2 改造方法 改造方法如下: a) 采取补植,根据目的树种林分现状确定补植方法。补植按 GB/T 15781 的规定执行。 b) 采取间伐或择伐,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现状,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 进保留木生长。间伐或择伐强度和要求按 GB/T 15781 的规定执行。 7.3 更新 7.3.1 适用对象 林木严重受害,或生长停滞、濒死木超过 30%以上的风景游憩林。 7.3.2 更新方法 更新方法如下: a) 根据经营方向,在规划建设周期内逐步更替。 b) 以人工促进更新为主。更新方法按 GB/T 18337.3 的规定执行。 8 规划设计 8.1 规划 8.1.1 在土地利用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及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进行风 景游憩林规划。 8.1.2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风景游憩林规划范围、规划目的、营建技术、营建年限、抚育措施以及预期 成果分析等。 8.1.3 风景游憩林规划成果报请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风景游憩林作业设计 的依据。 8.2 作业设计 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应进行作业设计,按照 LY/T 1607 的规定执行。享受国家造林补助的 应由具有设计资质的机构或单位进行作业设计,不享受国家造林补助的可结合实际简化作业设计内容。 9 树种选择 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适宜树种见附录 A。 9.1 山地丘陵风景游憩林 山地丘陵风景游憩林树种选择: a) 宜选择干形、冠形、叶、花、果等观赏性高的树种。 b) 宜选择根系发达、病虫害少、抗逆性强、生长稳定、保健功能强的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 9.2 公园风景游憩林 3 DB43/T 1649—2019 公园风景游憩林树种选择: a) 宜选择美化、香化、彩化效果好,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树种。 b) 宜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季相明显、树冠饱满、枝叶浓密、根系发达、寿命长、管护容易、无病 虫害的树种。 c) 不宜选用有毒、刺多、有飞毛飞絮的树种。 9.3 道路风景游憩林 道路风景游憩林树种选择: a) 宜选择树冠饱满、分枝点高、树形优美、适应性强、季相特征明显、抗污染性能强的乡土树种。 b) 宜选择树形优美、易修剪造型、色彩鲜艳的花灌木。 9.4 水岸风景游憩林 水岸风景游憩林树种选择: a) 宜选择观花、观叶,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树种。 b) 宜选择适应性强、根深叶茂、耐水湿、根系发达,萌生能力强的树种。 c) 宜选择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树种。 9.5 乡村风景游憩林 乡村风景游憩林树种选择: a) 宜选择冠幅较大、干形好、枝叶繁茂、树形美观、观赏价值高的景观树种。 b) 宜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或食用价值、产量高、质量好,可供采摘的优良经济林 树种。 c) 宜选择生长快、抗性强的用材树种和价值高的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 10 树种配置 10.1 山地丘陵风景游憩林 山地丘陵风景游憩林的适宜配置: a) 通过观赏树种与原生树种的植物搭配,营造纯林或混交林,改良原有自然群落结构,丰富林相 景观。 b) 宜采用“常绿+落叶”、 “针叶+阔叶”等树种搭配,以乔木为主,进行多树种的近自然式植 物配置。 10.2 公园风景游憩林 公园风景游憩林的适宜配置: a) 通过不同观花、观果、观叶、观型的观赏树种搭配,形成主题鲜明、高低错落、季相突出的森 林景观。 b) 宜采用“乔+草” 、 “乔+灌+草” 、 “乔+灌+藤”型等树种搭配方式进行近自然式植物配置。 10.3 道路风景游憩林 道路风景游憩林的适宜配置: a) 通过速生观赏树种和防护树种的植物搭配,形成具有景观游憩和防护双重功能的森林景观。 4 DB43/T 1649—2019 b) 宜采用“乔+灌+草” 、 “乔+灌”型等树种搭配方式,通过“株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 交”等模式进行近自然式植物配置。 10.4 水岸风景游憩林 水岸风景游憩林的适宜配置: a) 通过观赏树种和水源涵养林树种的植物搭配,形成具有景观游憩和水土涵养双重功能的森 林景观。 b) 宜采用“乔+灌+草” 、 “乔+草” 、 “灌+草”型等树种搭配方式,通过列植、孤植、丛植或片植等 模式进行近自然式植物配置。 10.5 乡村风景游憩林 乡村风景游憩林的适宜配置: a) 通过经济树种与景观树种的植物搭配,可突出主栽树种,形成经济价值或风格鲜明的乡村景观。 b) 宜采用“乔+灌+草” 、 “乔+灌” 、 “灌+草”等树种搭配方式进行近自然式植物配置。 11 栽植技术 11.1 总则 栽植技术按照 GB/T 15776
DB43-T 1649-2019 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技术指南 湖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10:02:4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