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 05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2115—2020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Operational norms of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at the points detected with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in Zhuang medicine 2020 - 06 - 18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6 - 20 实施 发 布 — DB45/T 2115 2020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适用病种 .......................................................................... 1 4 禁忌症 ............................................................................ 1 5 操作方法 .......................................................................... 1 6 治疗疗程 .......................................................................... 4 7 注意事项 .......................................................................... 4 8 意外处理 .......................................................................... 4 参考文献 ............................................................................. 5 I — DB45/T 2115 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宣贯。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市中医医院、防城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防城港市中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宇舟、邢沙沙、方刚、曾振东、黄安、赵权、徐晶、张青槐、黄波贞、 汤倩倩、罗志洪、梁丽忠、陈秋霞、韦露秋。 III — DB45/T 2115 2020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术语和定义、适用病种、禁忌症、操作方法、治疗疗程、注 意事项、意外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操作。 2 术语和定义 2.1 下列术语和定义只适用于本文件。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 acupuncture therapy of heat sensitive probing points in zhuang medicine 壮医名为 cungj ywfap ndatsingj damqhez caemzcim ywcuengh,在遵循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治疗 选穴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壮医药艾施行温和灸探穴确定疾病的热敏点,再运用针刺施以调气治疗的一种 疗法。 3 适用病种 适用于寒、瘀、虚、郁等引起的痹、痛、麻、痒、痞、虚劳等为主的病症。包括奔唉(咳嗽)、得 凉(感冒、时行感冒)、胴尹(胃痛)、奔鹿(呕吐)、胴郎(痞满、胃痛)、屙泻(泄泻)、屙意卡 (便秘)、麻抹(肢体麻木)、巧尹(头痛)、核尹(腰痛)、咔吒(痹症)、发旺(痹病)、哪呷(面 瘫)、邦呷(偏瘫)、年闹诺(夜不睡)、兰奔(眩晕)、奔呗啷(蛇串疮)、笃绥(失枕)、颈椎病、 腰肌劳损、腰椎键盘突出症、顶灸尹(跟痛症)、京尹(痛经)、卟佷裆(不孕)。 4 禁忌症 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呼吸衰竭、肝硬化、急慢性肾衰竭、 血液病、肿瘤晚期、结核病、大量吐(咯)血、感觉障碍、精神病、昏迷、不明原因发热、皮肤溃疡处、 皮肤感染、高度皮肤过敏者、孕妇、婴儿禁灸。疾病中属阳证者,出现局部红、热者禁用。 5 操作方法 5.1 器械准备 0.25 mm×25 mm或0.25 mm×40 mm毫针;壮医药艾;酒精灯;75%、95%酒精;消毒棉球;医用棉签; 打火机等。 1 — DB45/T 2115 2020 5.2 体位选择 5.2.1 原则 以有利于探查热敏点又便于针灸操作和较长时间留针而不致患者疲劳为原则。 5.2.2 主要体位 5.2.2.1 仰卧位 平躺于治疗床上,头面胸腹朝上,四肢自然伸直平放。 5.2.2.2 侧卧位 侧卧于治疗床上,四肢自然屈曲。 5.2.2.3 俯伏坐位 伏坐在治疗椅上,头自然低俯平靠于椅背。 5.2.2.4 侧伏坐位 伏坐在治疗椅上,头侧伏于治疗床或椅背上,同侧上肢当放在头部下。 5.2.2.5 俯卧位 俯卧于治疗床上,头面胸腹朝下,上肢可做环保状至于下颌或额头下。 5.2.2.6 仰靠坐位 背靠坐在治疗以上,头仰起靠在椅背。 5.3 治疗部位 主要病痛部位及相应穴位。 5.4 取穴方法 5.4.1 原则 以环为穴、以应为穴、以痛为穴、以灶为穴、以边为穴、以间为穴、以验为穴。 5.4.2 主穴 镇寒穴、关常穴、阿是穴、手六关穴、外劳宫穴、壮医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脐环穴(脐内环 穴和脐外环穴)等。 5.4.3 配穴 配穴肩关节取肩前、肩中、肩髃;肘关节取肘尖、手三里、曲池、内关、外关、曲泽;腕关节取阳 池、阳谷、阳溪、后溪;指关节取八邪;膝关节取膝眼、犊鼻、梁丘;踝关节取申脉、照海、解溪、昆 仑、丘墟、太溪;趾关节取患处梅花穴或选用大椎、风池穴、肾俞穴、膈俞穴、阳陵泉穴、大杼穴、骨 会、足三里、阴陵泉等。 2 — DB45/T 2115 2020 5.5 艾灸方法 5.5.1 基本要求 遵循“先主穴后配穴”的探穴原则,使用点燃的壮医药艾在相关穴位 3 cm 为半径的区域内, 距离高于皮肤上方 2 cm~3 cm 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出现一种腧穴热敏化现象时,即判定此穴位为 热敏化腧穴(热敏点),反复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热敏腧穴均被探查出。 5.5.1.2 在施灸探穴时,可先对病者进行整体评估,如若病者属久病,体质较差者,可在探穴前先温 和灸病者的关元、气海、中脘等穴 20 min。 5.5.1.1 5.5.2 方法 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后,利用艾条悬灸,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操作手法包括回 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5.5.3 操作 5.5.3.1 单点灸 5.5.3.1.1 回旋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时间1 min~3 min为宜。 5.5.3.1.2 雀啄灸 艾灸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如鸟雀啄食一样上下活动,至皮肤红晕为度。时 间1 min~3 min为宜。 5.5.3.1.3 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相应部位,距皮肤2 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5.5.3.1.4 循经往返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沿着经络循行往返路线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时间 1 min~ 3 min 为宜。 5.5.3.2 双点灸 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宜。 5.5.3.3 三点灸 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5.6 针刺方法 热敏探穴后,对已选的穴位(热敏点),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时宜无痛感。 3 — DB45/T 2115 2020 6 治疗疗程 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2个疗程可连续进行。第2个疗程开始,可根 据病情的变化,重新探查热敏点,按5的要求进行。 7 注意事项 向患者详细阐述腧 过 根据患者 年龄 性别 质 情 充分暴 部 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 持 剂量根据是否 现腧 现象 宜 止 火脱落灼伤患者 或烧坏患者衣服 诊室被褥 物 过饥 过饱 过 酒醉 不宜 后嘱患者勿暴怒 累 饥饿 惊恐 应 静休息 清淡饮食 食油腻性、刺激性食品。 7.1 施灸时, 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操作 程。 7.2 施灸时, 的 、 、体 、病 , 露施灸 位, 的体位。 7.3 施灸 出 穴热敏化 为 。 7.4 施灸时,防 艾 , 和 等 。 7.5 、 、 劳、 等, 施灸。 7.6 治疗 、劳 、 、 , 安 , ,忌 8 意外处理 8.1 水泡 部 现水泡 水泡不 可 龙胆紫药水涂搽,保护水泡,勿使破裂,3 d~5 d即可吸收 愈 如水泡过 射器从水泡 穿入 将渗出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孔注入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 保留 ~ 吸 液 消毒敷料保护,3 d~5 d可痊愈。 艾灸局 出 , 大时, 用 自 。 大,用注 下方 , 并 5 min 6 min,再 出药 ,外用 8.2 血肿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 大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24 h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8.3 晕灸晕针 晕灸晕针多与过饱、过饥、恐惧疲劳有关,患者在治疗前应休息10 min~15 min;如过饥,应在稍 进食后治疗;如过饱,应待食消后治疗;如疲劳,应待解除后治疗;如患者出现恐惧,应在治疗前做好 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后治疗。轻度晕灸时立即停止艾灸,使病人处于空气流通处,静卧片刻。轻度 晕针应即刻停止治疗,平卧休息,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重度晕艾晕针时,立即平卧,按压人中穴,合谷 穴,艾灸百会穴。如必要时,及时通知急诊及相关部门积极实施抢救等处理 。 [4] 8.4
DB45-T2115-2020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5:14: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