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01 贵 DB52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587—2021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potato soil-borne diseases 2021 - 03 - 23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587—2021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防控原则......................................................................................................................................................... 2 5 防控措施......................................................................................................................................................... 2 附录 A(资料性)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及危害症状................................................................... 4 附录 B(资料性)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推荐使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7 I DB52/T 158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恩发、夏忠敏、李飞、雷尊国、尹旺、曹贞菊、唐健波、黄轶、李恩宏、乐 俊明、唐虹、谭体琼、顾昌萍、蔡甫格。 II DB52/T 1587—2021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黑胫病的主要防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土传病害 potato soil-borne diseases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造成马铃薯产量损失、块茎质量和品质下降 的主要病害的总称,包括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黑胫病等病害。 3.2 马铃薯黑痣病 potato black scurf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主要为害马铃薯植株的幼芽、 茎基部及块茎,造成缺苗,植株下部叶片发黄和形成气生薯等。识别与危害详见附录A。 3.3 马铃薯疮痂病 potato common scab 由放线菌属疮痂链霉菌[S.acidiscabies,S. scabies和S. turgidiscabies等]侵染引起的马铃薯病害,主 要为害马铃薯块茎,在块茎表面形成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识别与危害详见 附录A。 1 DB52/T 1587—2021 3.4 马铃薯粉痂病 potato powdery scab 由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Wallr.)Lagerh.]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识 别与危害详见附录A。 3.5 马铃薯黑胫病 potato blackleg 又称黑脚病,主要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 (Van Hall) Dye]侵染引起的,导致马铃薯植株茎基部变黑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识别与危害详见附录A。 4 防控原则 4.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重点预防前期,控制中后期。 4.2 选用优质抗、耐病品种,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控措施,优先采用生物农药,适时进行化 学防治。 5 防控措施 5.1 农业防控 5.1.1 选用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种植适宜当地的抗、耐病马铃薯品种,根据不同地区发生主要病害的差异,选择适宜 的抗、耐品种。如中薯3号、云薯304等抗马铃薯疮痂病,抗疫1号、胜利1号等抗马铃薯黑胫病,青薯9 号、底西芮等抗马铃薯黑痣病。 5.1.2 种薯选择 按照GB/T 18133执行。剔除病薯、烂薯、杂薯和缺陷薯,宜选用小整薯播种。 5.1.3 土壤调理 播种前,亩用1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 g与底肥混合均匀撒施。酸化土壤增施糖醇钙镁 土壤调节剂20 kg/亩或生石灰250 kg/亩。 5.1.4 合理轮作 宜与禾谷类、豆类等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重发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冬作马铃薯宜实行水旱轮 作。 5.1.5 健身栽培 推广聚垄栽培方式;根据品种特性合理选择密度;合理施肥参照NY/T 496执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 壤,增施磷、钾、钙肥提高作物抗性;合理控水,排水通畅;中耕培土2~3次,及时除草;及时拔除病 株,集中处理病残体。 2 DB52/T 1587—2021 5.1.6 适时收获 马铃薯植株60%的叶片变黄时晴天收获。收获前1~2周进行杀青处理,晾晒地块,收获时注意减少 机械损伤,薯块晾晒2 h~3 h后装袋。 5.1.7 贮藏期预防 贮藏前应清库消毒,入库前剔除病烂薯和有缺陷的薯块,阴凉通风处堆放3 d,入库后缓慢降温至4 ℃ 左右,贮存量控制在贮库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注意通风和加湿,湿度不高于75%。种薯储藏可喷施 种子处理剂等。 5.2 消毒处理 5.2.1 切刀消毒 50 g以上的种薯宜进行切种,准备2把以上切刀,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一刀一种薯交替 进行。 5.2.2 种薯消毒 种薯播种前需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具体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B。 5.2.3 土壤处理 针对不同区域主要土传病害的差异选择药剂进行处理,具体药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见附录B。 5.3 药剂防控 5.3.1 防治适期 马铃薯田间始见病株开始防治。 5.3.2 药剂选择 具体药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详见附录B,农药安全使用按照GB/T 8321.10、NY/T 1276执行。 3 DB52/T 1587—2021 AA 附 录 A (资料性)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及危害症状 A.1 A.1.1 马铃薯黑痣病 病原菌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无色,直径大于5 μm,远基的细胞隔膜附近分枝,老 熟分枝与再分枝一般呈直角,分枝发生点附近缢缩并形成一个隔膜,新分枝菌丝逐渐变褐变粗短后就结 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大小0.5 mm~5 mm。 A.1.2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侵染出现茎溃疡,使生长点坏死,不再继续生长,往往造成不 出苗或晚出苗、细弱等现象,从而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茎秆上发病往往造成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 成褐色凹陷斑,根量减少,先在近地面处产生褐色长形病斑,后逐渐扩大,茎基全周变黑表皮腐烂。因 输导组织受阻,其叶片则逐渐枯黄卷曲,植株容易斜倒死亡,此时常在土表部位出现再生气根和黄豆大 气生块茎。遇低温阴雨,病株近地表面常覆有白色粉末。匍匐茎的侵染能够影响收获的马铃薯的数量和 大小分布,在严重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总产量。块茎发病多以芽眼为中心,生成褐色病斑,在块茎表面上 形成各种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的、坚硬的、深褐色菌核(真菌休眠体),见图A.1。 图 A.1 马铃薯黑痣病在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危害症状 4 DB52/T 1587—2021 A.2 A.2.1 马铃薯疮痂病 病原菌 疮痂链霉菌[S. acidiscabies,S. scabies和S. turgidiscabies等],在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辐射状,菌体 丝状,有分枝,极细,尖端常呈螺旋状,连续分割生成大量孢子,孢子白色、灰色或橙红色,呈圆筒形, 大小为(1.2~1.5)μm×(0.8~
DB52-T 1587-2021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2 00:00: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