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01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583—2021 马铃薯-苦荞复种轮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le and rotation cropping of potato tartary buckwheat 2021 - 03 - 23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583—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适宜区域 .......................................................................... 1 5 栽培技术 .......................................................................... 2 I DB52/T 158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农科院马铃薯/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威宁彝族 回族苗族自治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贵州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扬、章洁琼、范士杰、马智黠、邓仁菊、刘辉、李俊、唐健波、曾宪浩。 II DB52/T 1583—2021 马铃薯-苦荞复种轮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苦荞复种轮作的术语与定义、适宜区域和栽培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苦荞复种轮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规程。 GB 4404.3 粮食作物种子 第3部分:荞麦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8133-2012 马铃薯种薯 DB52/T 802-2013 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复种轮作 multiple and rotation cropping 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 3.2 马铃薯-苦荞复种轮作 multiple and rotation cropping of potato - Tartary buckwheat 同一年度在同一地块按一定的季节顺序轮换种植马铃薯和苦荞的一种栽培方式。 4 适宜区域 适宜毕节、六盘水、铜仁等苦荞产区,海拔在2200 m以下的区域。 1 DB52/T 1583—2021 5 栽培技术 5.1 马铃薯栽培技术 5.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生育期少于95 d的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如黔芋7号、黔芋8号、威芋5号 等。种薯质量符合GB 18133-2012规定。 5.1.2 种薯处理 50 g以上的种薯应进行切块,切块时纵切或斜切,每个切块至少含有2个芽眼,切块应为楔状,不 要切成条状或片状。切刀以0.5%高锰酸钾或者75%酒精进行消毒,切到病、烂薯时立即消毒。切块后按 100 g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 g58%甲霜·锰锌+2.5 kg滑石粉:100 kg种薯的比例进行拌种,并摊晾。 5.1.3 播种 以出苗后不遭受晚霜危害为准,适时早播。采取垄带沟宽100 cm~120 cm双行起垄,宽行行距 70 cm~80 cm,窄行行距30 cm~40 cm,株距25 cm~30 cm。每沟种植马铃薯2 行,品字型播种,基肥施 于沟内,然后进行覆土起垄,垄高30 cm~40 cm。 5.1.4 投入品管理 马铃薯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执行DB52/T 802-2013。 5.2 苦荞栽培技术 5.2.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生育期少于85天的苦荞品种,如黔苦7号等。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3 的规定。 5.2.2 整地 马铃薯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深度25 cm以上。 5.2.3 种子处理 5.2.3.1 选种 采用水选、粒选等方式,剔除空粒、瘪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且整齐一致的种子。 5.2.3.2 晒种 在播种前的5~7天,在天气较为晴朗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薄薄的摊开一层,并常翻动,晒 2 d~3 d。 5.2.3.3 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药剂 拌种最好的播种前1 d进行,药剂种子拌匀后堆放3 h~4 h再摊开晾干。 2 DB52/T 1583—2021 5.2.4 5.2.4.1 播种 播期 马铃薯收获后及时复种苦荞,适宜播期在7月中旬~8月上旬,适时早播,避免早霜危害。播种应在 晴天、土壤湿度不大的情况下进行。 5.2.4.2 播种方法 采用开沟条播,行距30 cm~33 cm,应保证深浅一致,落籽均匀,然后视墒情进行镇压,确保全苗。 5.2.4.3 播种量 2 每666.7 m 播种量3 kg~4 kg。 5.2.4.4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应在3 cm~5 cm。墒情好稍浅,墒情差宜深。 5.2.5 5.2.5.1 田间管理 查苗补种 2 发现缺苗断垄,应立即补种补栽。每666.7 m 留苗8~10 万株。 5.2.5.2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2 次。第一次人工中耕锄草在幼苗高6 cm~7 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封垄 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 cm~5 cm。 5.2.5.3 追肥 2 根据苗情和地力条件,结合第二次中耕,每666.7 m 追施尿素5 kg~7.5 kg。对中后期肥力不足或表 2 现脱肥的,可配合施用1~2 次叶面喷肥,每666.7 m 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 kg均匀喷施。 5.2.6 5.2.6.1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采取农业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物理防 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化学防治应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进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有“三致”作用的药剂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5.2.6.2 病害 5.2.6.2.1 立枯病:发病时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甲基托布津 800~1000 倍液喷雾 防治。 5.2.6.2.2 轮纹病:发病初期用 0.5%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5.2.6.2.3 褐斑病:在田间发现病株时,用 4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或 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 杀菌剂 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 5.2.6.2.4 霜霉病:发病初期用 800~1000 倍液的瑞毒霉,后期用 75%的百菌清 700~800 倍液喷雾 防治。 3 DB52/T 1583—2021 5.2.6.3 虫害 5.2.6.3.1 粘虫:可根据测报情况,在田间采摘卵块,搜集烧埋枯心苗、枯黄叶,把成虫消灭在产卵 以前,把卵消灭在孵化以前,把幼虫消灭在 3 龄以前。幼虫发生密度大时,于上午 9 时前和下午 4 时后, 可将幼虫震落在容器或地下,集中消灭幼虫。 5.2.6.3.2 钩翅蛾:利用幼虫假死性和趋光性,实行灯光诱捕和人工捕杀。 5.2.7 收获 苦荞植株2/3籽粒呈现本品种成熟色泽时收获。收获时,应选阴天或早晨露水未干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52/T 1583-2021
DB52-T 1583-2021 马铃薯-苦荞复种轮作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2:40: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