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19.120 CCS A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990—2021 颗粒 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技术条件 ParticulateBioaerosol sampler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1-04-30发布 2021-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990—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构成和工作条件。 4.1 分类 4.2 构成 4.3 工作条件 5技术要求 5.1 采样效率 5.2 微生物存活率 5.3 采样流量 5.4 气路气密性 5.5 噪声 5.6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5.7 计时误差 试验条件 6 6.1 试验环境 6.2 测试仪器和设备 6.3 试剂或材料 7 试验方法 7.1 采样效率 7.2 微生物存活率 7.3 采样流量 7.4 气路气密性 7.5 噪声 7.6 平均无故障时间 7.7 计时误差 检验规则 8.1 检验类型和检验项目 8.2 出厂检验 8.3 型式检验 8.4 维护检验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9.2 包装 GB/T39990—2021 9.3 运输 9.4 贮存 9 参考文献 10 GB/T39990—2021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 过程工程研究所、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浙江多普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崂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上海奇康再生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 院、复旦大学、北京华泰诺安探测技术有限公司、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昆山上理工光电信息应用技术 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劲松、李娜、张文阁、何春雷、李兆军、邹亚雄、刘巍、周兰、邹宗勇、陈仲辉、 胡孔新、马雪征、于明州、严整辉、赵晓宁、李成志、隋国栋、熊胜军、董青云、陆兵、袁旭军 Ⅲ GB/T39990—2021 颗粒生物气溶胶采样器技术条件 警示:在使用本文件过程中可能涉及有危害性的生物成分、操作和设备。本文件没有包含使用本文 件时应注意的生物安全问题,使用者在使用本文件前应当根据采样器的性能、采集对象和采样环境的生 物危害风险,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物气溶胶采样器的分类、构成、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生物气溶胶采样器的研制、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 易法 GB/T11463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38517—2020颗粒生物气溶胶采样和分析通则 3术语和定义 GB/T38517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采样流量samplingairflowratio 正常工作状态下每分钟通过生物气溶胶采样器的气体体积。 3.2 采样效率samplingefficiency 在采样过程中能够采集到的气溶胶粒子数量占通过该采样器的气溶胶粒子总数的百分数。 3.3 微生物存活率survivalrateofmicrobial 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保持气溶胶粒子中微生物活性,并具有微生物培养繁殖能力的 比率。 注:考虑到采样过程及分析过程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存活率不是绝对值,一般采用相对存活率替代微生物存活 率。国际上公认将Andersen六级采样器或AGI-30采样器作标准采样器,其他采样器的生物采样效率是与这 两种采样器比较得出相对存活率。 3.4 气溶胶发生器 以液压、气动、超声波、静电等方式生成浓度稳定、粒径范围适当的气溶胶的器具。 1 GB/T39990—2021 4分类、构成和工作条件 4.1分类 生物气溶胶采样器(以下简称采样器)根据采样方式主要分为撞击式采样器、冲击式采样器、过滤式 采样器、离心式采样器、大流量采样器、静电吸附采样器和自然沉降采样器七大类。所有类别的采样器 及其工作原理均应符合GB/T38517—2020中4.4.2的规定。 4.2构成 4.2.1概述 除自然沉降采样器之外的采样器应至少由采样单元、气体流量控制单元、时间控制单元和采样信息 记录存储单元等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自然沉降采样器只由采样单元构成, 采样单元 气体流量控制单元 时间控制单元 采样信息记录存储单元 图1生物气溶胶采样器构成示意图 4.2.2采样单元 4.2.2.1采样单元主要包括采样头、采样介质和采样介质载体 4.2.2.2采样介质有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固体介质分为凝胶固体和滤膜,通常在采样工作开始前 配置。 4.2.2.3 采样介质应符合GB/T38517—2020中4.5.2的要求。 4.2.2.4 凝胶固体和液体的采样介质载体一般为玻璃器皿或塑料器皿。 4.2.2.5 支撑滤膜的采样介质载体一般为刚性结构,应保持滤膜平整、支撑面受力均匀、边缘不漏气。 4.2.3气体流量控制单元 4.2.3.1气体流量控制单元包括抽气泵、流量控制和连接气路, 4.2.3.2可对采样器流量进行设置和调节。当采样器测量的流量与设定的工作流量偏差超过土10%, 且持续时间超过10s时,应能自动停止采样。 4.2.4时间控制单元 时间控制单元至少应具备采样时长的设置、自动控制采样启动和停止等功能,时间控制精确到秒。 应能将采样时间信息存储到采样信息记录存储单元。 GB/T 39990—2021 4.2.5采样信息记录存储单元 4.2.5.1采样器应能自动测量并显示瞬时流量和采样时间,显示更新时间应不超过5s,应至少1min 计算一次累积工况采样体积和标况采样体积 4.2.5.2 号、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和标况采样体积等信息。 4.2.5.3 3应能将存储的记录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载体上供查询或打印,数据应至少存储3个月。 4.3工作条件 4.3.1环境温度:-10℃~50℃。 4.3.2环境湿度:相对湿度不大于85%。 4.3.3 大气压:80kPa~106kPa。 5 技术要求 5.1 采样效率 应不小于70%,并标注对应粒径范围 5.2 微生物存活率 应不小于70%,并标注测试参照采样器类型。 5.3 采样流量 5.3.1采样流量示值误差应不超过士5% 5.3.2采样流量重复性应不大于2%。 5.3.3采样流量稳定性应不超过5%。 5.4气路气密性 1min内压力变化应不超过0.15kPa。 5.5噪声 应不大于62dB(A)。 5.6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应大于或等于800h。 5.7 计时误差 应不超过士1S。 6 试验条件 6.1 试验环境 6.1.1 环境温度:15℃~30℃。 3
GB/T 39990-2021 颗粒 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4 15:35:47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9 M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36951-2018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pdf
关于举办《量子通信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及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的通知.pdf
GB-T 24369.3-2017 金纳米棒表征 第3部分:表面电荷密度测量方法.pdf
DB22-T 2581-2016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吉林省.pdf
T-SZFAA 03—2019 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建设规范.pdf
GB-T 38664.4-2022 信息技术 大数据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第4部分:共享评价.pdf
GB-T 28827.7-202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7部分:成本度量规范.pdf
长江证券 软件与服务行业研究-信创系列深度之GPU 破晓而生踏浪前行.pdf
YD-T 3763.2-2021 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 第2部分:敏捷开发管理.pdf
GB-T 30307-2023 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pdf
法律法规 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2021-06-07.pdf
GB-T 42473-2023 声学 噪声烦恼度的评价和预测方法.pdf
DB3305-T 244-2022 数字法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湖州市.pdf
GB-T 36273-2018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数字化接口技术规范.pdf
GB-T 42014-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上购物服务数据安全要求.pdf
德勤中国 数字化时代下的网络安全战略框架系列之二.pdf
GB-T 35295-2017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pdf
GB-T 42467.3-2023 中医临床名词术语 第3部分:皮肤科学.pdf
T-CESA 1040—2019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面向机器学习的数据标注规程.pdf
DB44-T 1617-2015 计量器具送检样品收发管理规范 广东省.pdf
1
/
3
14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1.9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