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40
CCS B 47
654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地方标准
DB 6540/T 027—2023
新疆黑蜂品种资源保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Xinjiang black bee variety resources
2023 - 10 - 30发布 2023 - 11 - 30实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6540/T 027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总站(畜牧科学研究所)所 提出。
本文件由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兽医局 归口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总站(畜牧科学研究所)、新疆黒蜂育种站、伊犁州农业
科学研究所、尼勒克种蜂繁殖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古丽娜·艾山、张海峰、范守民、耿明阳、古丽奴尔·吐拉西、扎依达·夏木
西丁、张学敏、库尔巴尼·库尔马。
DB 6540/T 027 —2023
1
新疆黑蜂品种资源保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新疆黒蜂品种资源保护的术语和定义、保种场基本要求与布局、保种方案、保种效果
监测和保障措施 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 新疆黑蜂品种资源保护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 用水水质
DB65/T 3988-2017 新疆黑蜂饲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新疆黑蜂 Xinjiang black bee
新疆黑蜂属于西方蜜蜂种,中心产区在伊犁河谷,是适应产区气候和蜜源特点的优良地方品种。
保种场 conservation farm
有固定场所、相应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等基本条件,以活体保护为手段,以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为目
的的单位。
活体 live animal
能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完整的动物个体。
世代间隔 generation interval
新疆黑蜂双亲产生后代时的平均年(月)龄。
闭锁繁育 atresia breeding
闭锁繁育是一种既可有效防止外来基因渗入, 又可延缓基因丢失的繁育方式, 常用于蜜蜂保种工作。
交配方式分为隔离随机自然交尾和混精人工授精两种。
隔离交尾区 mating isolation zone
DB 6540/T 027 —2023
2 供处女王婚飞与种用雄蜂交尾的区域。
随机交配 random mating
蜜蜂群体中雄蜂个体都有同样机会与蜂王交配繁殖,同时蜂王个体都有同样机会与雄蜂交配繁殖。
近交系数 inbreeding coefficient
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4 保种场建设基本要求与布局
场地选择与布局
新疆黑蜂保种场选址应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畜禽遗传资
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黑蜂遗传资源保护条例》要求。
环境与水源
环境要求应符合 GB 3095-2012 、NY/T 388 的规定,水源应符合 NY 5027的规定。
卫生要求
4.3.1 制定蜂箱消毒程序和制度。
4.3.2 饲养设备具备卫生条件、适合卫生检测。
4.3.3 保种场内不能饲养其他蜂种。
4.3.4 养殖工具要干燥、无霉变。
保种场管理要求
4.4.1 技术管理除日常管理和饲养人员以外,要有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各项保
种技术的贯彻执行。
4.4.2 新疆黑蜂的饲养管理参照 DB65/T 3988-2017 执行。
4.4.3 经营管理保种场严格按保种目标和保种优化方案进行保种,在保种群中禁止引种等任何形式的
杂交。保种群以外的种蜂群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扩繁和选育提高,也可育成新的品种或品系。
5 保种方案
保种目标
重点保护新疆黑蜂的适应性强、抗寒力强、采集力强、繁殖抗病力强等优秀遗传性能。
保种数量
蜜蜂保种群的种蜂数量应为 150群以上,其中核心群应在 60群以上,年培育合格蜂王的育种能力在
1000只以上。
世代间隔
1年。
DB 6540/T 027 —2023
3
保种方法
5.4.1 采用“闭锁繁育”方式保种。同属新疆黑蜂品种无亲缘关系(或亲缘关系较远的)优秀蜂群组
成种群组。从 60个核心群中,按标准选择的 30个种群组,或由其培育的 30只优良子代蜂王分别诱入
到群势较强蜂群,组成拥有 30个系祖蜂王的种群组,种群组内所有的蜂群既是父群又是母群。将种群
组严格封闭起来,采用隔离自然交尾或人工授精的措施来实施对种群组的“闭锁”。在繁育过程中,不
允许将种群组以外的其他任何血统的蜂群引入种群组作父群、母群。
5.4.2 种群的选集,选择性状优秀并且无亲缘关系(或亲缘关系较远的)蜂群,将它们集中饲养于同
一蜂场中,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种群组。
5.4.3 种群组的闭锁。采用隔离自然交尾和人工授精的方法来实施对种群组的闭锁。
5.4.4 隔离随机 自然交尾:在育王季节,将整个种群组放入隔离交尾场,使所有的处女王随机地和种
群组内各群雄蜂交配。
5.4.5 混精人工授精:以同样数量从各群抓取雄蜂,放入同一个铁纱笼中,并将其充分混合;随机从
该铁纱笼中取出雄蜂给各处女主进行多雄人工授精 (每只处女王需输入 8μl雄蜂精液,约需 10余只雄
蜂)。或以同样数量从各群抓取雄蜂,用洗涤法将其精液搜集起来,集中后搅拌均匀,再用其给每只处
女王进行人工授精。
5.4.6 父群和母群。必须将种群组内所有的蜂群既做父群 (用其未受精卵培育种用雄蜂 ),又做母群 (用
其受精卵培育处女王 )。各群培育的雄蜂数量应基本 相等,各群培育的处女王数量也应基本相等。
5.4.7 选择继代种王,有母女顶替和择优选留两种方式。
5.4.8 母女顶替法:种群组内每只蜂王都需培育 3只以上处女王和大量雄蜂,并将来源于同一母本的
处女王编为一组;在隔离随机自然交尾或混精人工授精后,对各组子代蜂王进行考察,从每组子代蜂王
中各选留一只最好的蜂王,以取代其母本蜂王。
5.4.9 择优选留法:所有的子代蜂王中,择优选留出与原有种群数相等的子代蜂王,以取代原有的种
王。
6 保种效果监测
表型性状及生产性能的监测
6.1.1 表型性状监测样本为全部保种个体。
6.1.2 参与隔离自然交尾或人工授精等闭锁繁育的蜂王记录种蜂王系谱卡 ,见附录A中表A.1。
6.1.3 观测保种群各世代成年蜂王、雄蜂、工蜂的体尺等形态特征指标,在保种进程中要求保持形态
特征无明显变化 ,见附录A中表A.2。
6.1.4 生产性能监测:记录每个蜂群产蜜量、产浆量、产胶量、产粉量、产蜡量、产毒量等指标,根
据各指标的的变化监测保种群的生产性能稳定性 ,见附录A中表A.3。
6.1.5 生物学特性监测:记录蜂王日均有效产卵数(粒)、维持最大群势、群势发展能力、越冬性、
越夏性、盗性、温驯性等指标,监测生物学特性在世代间的维持情况 ,见附录A中表A.3。
保种方案评估
根据保种效果的监测结果,评估保种方案。如世代间表型性状差异和分子遗传结构差异都发生较大
变化时,应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直至调整保种方案。
7 蜂王淘汰及补充
DB 6540/T 027 —2023
4
淘汰时间
蜂王利用年限为 1年~2年,气温适中、蜜源丰富时节,亲代可以淘汰。
资源补充
群体数量不足 25群只时,从来源清楚、体型外貌相似、性能相似且稳定的相同品种中选择,配对补
充至35群~50群。
8 记录与标识
记录
8.1.1 按种群组记录种蜂王系谱卡、蜜蜂形态特征登记表。记录每个蜂群产蜜量、产浆量、产胶量、
产粉量、产蜡量、产毒量等指标和生物学特性。记录表见附录 A。
8.1.2 记录应清楚、完整,为保证数据的合理性,核对并妥善处理异常值并定期录入电脑。
标识
8.2.1 保种群的蜂王胸部或背部上用标签标号,采用数字标记法,包括两位数字。
8.2.2 保种场内每一个蜂箱右下角用标签标志群号,包括品种大写字母和蜂箱编号。
DB 6540/T 027 —2023
5 A A
附录 A
(规范性)
种蜂王系谱卡、蜜蜂形态特征登记表
A.1 表A.1-表A.3记录每个蜂群产产蜜量、产浆量、产胶量、 产粉量、产蜡量、产毒量等指标和生物
学特性。
表A.1 种蜂王系谱卡
品种名称: 蜂群编号:
蜂王编号 蜂王
DB6540-T 027-2023 新疆黑蜂品种资源保护技术规范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09 09:43: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