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3
团体标准
T/YCXH 55—2023
横山荞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2023 - 06 - 28发布 2023 - 07 - 28实施
陕西省遗传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CXH 55 —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陕西省遗传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市横山区工业商贸局、杨凌佰丰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冯佰利、高金锋、高小丽、王久国、杨璞、杨清华、韦忠华、祁华、侯成祥、
李祥、高峰。
本文件由榆林市横山区工业商贸局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CXH 55 —2023
1 横山荞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横山荞麦”病虫害防控的术语与定义、防治对象、主要防治措施及防治 效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横山区荞麦生产中病虫害预测与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 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3 粮食作物种子 第3部分:荞麦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防治原则
荞麦农田病虫害 防控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采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 与方法,有 效控制病 虫害,实现安全生产。农药施用 应符合 GB/T 8321 、
NY/T 1276 的规定。
4 防治对象
4.1荞麦病害
荞麦农田主要病害有 包括立枯病、 叶斑病、 霜霉病、 斑枯病、白霜病 等。荞麦常见病虫见附录 A。
4.2荞麦害虫
荞麦农田主要虫害有 蛴螬、小地老虎、蚜虫 、草地螟、粘虫、钩翅蛾 等。荞麦常见害虫见附录 B。
5 防控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轮作倒茬
合理轮作倒茬, 与马铃薯、玉米、高粱 、谷子、 糜子、豆类等作物实行 3年以上轮 作。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CXH 55 —2023
2 5.2.2 品种选择
选择商品质量优良 、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 合GB 44 04.3的规定。播前严格精选种
子,清除病粒、虫粒。
5.2.3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翻晒,翻耕深度 20 cm~25 cm以上。播前平整土地,耙平 耱碎,施入充
分腐熟的有机肥,底肥施用 磷酸二铵 75 kg/hm2~150 kg/hm2。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5.3 生物防治
发病前期可选用商业化的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粉剂喷施。
5.4 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采用封闭除 草剂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用药量为 900 m L/hm2~1500 mL/hm2,用水量
为90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除 草剂的配制和施用按 照NY/T 1997 的规定进行。
5.5 药剂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4285 和GB/ T 8321 的规定。田间药剂防治方法见附表 D。
6 防治记录与效果评价
记录荞麦生育过程中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时期、预防和控制采取的措施、使用的药剂种类及数量。 防
治结束后对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CXH 55 —2023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
荞麦主要病害
病害名称 病原类别 主要传播途径 为害部位 适宜发生条件
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ü hn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
土中越冬, 且可在土
中腐生2~3年。 菌丝
能直接侵入寄主, 通
过水流、农具传播。 幼苗 病菌发育适温 24℃,
适宜 pH3~9.5。 播种过
密、间苗不及时、温
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荞麦霜霉
P.fagopyri Elenev 土壤传播 叶片 适宜流行的气温为
20-24℃,多雨、多露、
多雾、昼夜温差大、
阴雨天及晴天交替等
条件下容易导致其大
发生
异形柱隔胞
Ramulari a anomala
Peck 气流及雨水溅射传
播 叶片 湿度是该病发生扩 展
的决定性因素, 雨水
频繁的年份发病重。
蓼属壳针孢
Septoria p olygonorum
Desm. 借风雨传播蔓延 叶片 高温季节、高湿条件
下易发病
叶斑病 荞麦尾孢
Cercospora fagopyri
Nakata et Takimoto 病菌以菌丝块和分
生孢子在荞麦等病
残体上越冬, 翌年由
此引起本病。 叶片 东北 8月发生。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CXH 55 —2023
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
荞麦主要害虫
害虫名称 害虫类别 主要传播途径 为害部位 适宜发生条件
蛴螬 鞘翅目金龟总科 土中越冬 刚播种的种子、 根、
块茎以及幼苗 春秋两季 13—
18℃时活动最盛,
土壤潮湿活动加
强,尤其是连续阴
雨天气。
蚜虫 半翅目蚜总科 土中越冬 嫩茎、幼芽、顶端
心叶和嫩叶叶背、
花器及嫩荚 最适温度为 19—
22℃,相对湿度在
60%—70%。
粘虫 鳞翅目夜蛾科 迁飞性害虫 叶 发生程度主要受虫
源数量、气侯条件
和食料的影响,气
温19~25℃、相对
湿度 90%左右时
易发病。
草地螟 鳞翅目螟蛾科 土中越冬 叶 如在越冬代成虫羽
化盛期气温较常年
高, 则有利于发生。
钩翅蛾 鳞翅目,钩蛾科 以蛹越冬 叶、花、籽粒 高温高湿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CXH 55 —2023
5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
荞麦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 种。( 2)施用日 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提倡
施用移栽灵混剂,杀菌力强,且能促进植物根系对不良条件抵抗力,
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淋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利克菌 )1200倍液或 36%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倍液、 5%井冈霉素水剂 1500倍液、 95%恶霉
灵精品 4000倍液。
(1)收获后,清除田间的病残植株,进行深翻土地,将枯枝落叶等
带病残体翻入深土层内,减少次年的侵染源。 (2)进行轮作倒茬,
加强田间苗期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可用 40%的五氯硝基苯或 70%的敌克松粉剂进行拌种,用量
为种子量的 0.50%。或在植株发病初期,用 800--1000倍液的瑞毒
霉,或 600--800倍液的代森锌,以及 700--800倍液的 75%的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喷雾防治,都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2)适当密植,避免浇水过量。 (3)
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加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 40%多硫悬浮剂 600倍液、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隔 7~10天1次,连续防治 2~3次。
斑枯病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杂草,必要时使用除草剂灭草。( 2)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中 70%代森锰锌可
湿性粉剂 5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 50%苯菌灵可
湿性粉剂 1500倍液。
叶斑病 (1)农业防治:耕翻晒田,加速病菌分解,减少病源;增施磷、钾
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清除杂草,培育 壮苗,提高抗病能力;及
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受害;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源,
减轻发病。 ( 2)化学防治:在播种前,用种子量 5‰的 2%戊唑醇(立
克秀)干粉种衣剂进行拌种。也可在发 病初期,交替选用 36%甲基
硫菌灵悬浮剂 6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50%腐霉
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CXH 55 —2023
6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
荞麦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害虫名
称 防治方法
蛴螬 (1)药剂处理土壤。用 50%辛硫磷乳油每亩 200~250克,加水 10倍喷于 25~30千
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 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
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 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 2~3千克拌细土 25~30千克制成毒土;
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3%吠哺丹颗粒剂、 5%辛硫磷颗粒剂或 5%地亚农颗粒剂,每
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2)药剂拌种。用 50%辛硫磷、 50%对硫磷或 20%异柳磷药
剂与水和种子按 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 25%辛硫磷胶囊剂或 25%对硫磷胶囊
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 2%
T-YCXH 55—2023 横山荞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30 10:01: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