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B16
6521
吐鲁番市地方标准
DB6521/T048—2023
蝗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greencontroloflocustsandgrasshoppers
2023-07-06发布 2023-09-06实施
吐鲁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521/T048—2023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成松、毛亮、潘卫萍、黄明亮、张彩颖、肖瑶、艾克拜尔·艾合买提、何泽
敏、阿依加玛丽·库都热提
DB6521/T048—2023
1蝗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蝗虫绿色防控的基本原则、防治指标、绿色防控技术及防治效果调查与评价方法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736-2015蝗虫防治技术规范
N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防控技术greencontroltechnology
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
用农药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亚洲飞蝗Locustamigratoriamigratoria(Linnaeus)
属直翅目飞蝗科,具有群居性。该昆虫繁殖能力强,数量多、严重时会爆发蝗灾,导致农作物绝收,
是新疆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
土蝗grasshoppers
直翅目蝗总科飞蝗属和沙漠蝗属以外的蝗虫。
防治适期applicationperiod
实施防治措施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的时期。
防治指标economicthreshold
也称为经济阈值,指害虫的种群数量水平达到应当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到经
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上。
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
DB6521/T048—2023
2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其加工品防治蝗虫的方法。
生态控制ecologicalmanagement
对适宜蝗虫繁衍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使之不利于蝗虫孳生,有利于增强天敌控制作用,从而减轻
蝗虫发生程度。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control
利用农业综合技术措施防治蝗虫的办法。
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
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防治蝗虫的方法。
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
原生动物界、微孢子虫科、微孢子虫属的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可导致直翅目昆虫感染死亡的专
性寄生物。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
最后一次施药至可以安全放牧、收获(采收)、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
4防治原则
围绕“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迁入蝗虫不二次起飞”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
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贯彻“改治并举”治蝗工作方针,协调运用农业、生物、生态和化
学方法,狠治夏蝗、抑制秋蝗。中低密度发生区优先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治蝗技
术,高密度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科学选药,精准施药,推动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5防治指标
亚洲飞蝗防治指标为种群密度0.5头/m2,土蝗防治指标为混合种群密度10头/m2,防治适期为蝗蝻2~
3龄盛期。
6绿色防控技术
生态控制
改造蝗虫孳生地,压减适生地面积,抑制蝗虫发生。针对农牧交错区飞蝗常发区,加强生态保育,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吸引鸟、蛙等自然天敌,对蜘蛛、捕食性甲虫、螳螂、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
要保护农田周边植被、蜜源植物等栖息场所,利用生物多样性压低蝗虫基数。
农业防治
宜农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秋冬季实施“秋翻冬灌、冬翻冬冻”,破坏蝗虫产卵区域并使蝗卵
暴露,利用天敌或者低温杀死蝗卵。
生物防治
DB6521/T048—2023
32~3龄盛期优先使用微生物农药蝗虫微孢子虫防治,合理使用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在农
牧交错区,也可以采取牧鸡牧鸭、招引粉红椋鸟等进行防治,具体方法参照NY/T2736-2015蝗虫防治
技术规范。
6.3.1蝗虫微孢子虫
推荐使用0.2亿/mL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施用量100mL/667m2,开春早的地区,土蝗出土期也较早,
3月底施用之前效果较好。微孢子虫需冷冻保存,使用前常温融化后再用水稀释喷洒。孢子液使用前,剧
烈摇动瓶体,使蝗虫微孢子虫全部悬浮、混匀后方可使用。喷施过程中,可加入适量食糖水作为粘着剂,
喷施到蝗虫喜食的杂草或作物上。
6.3.2植物源农药
在非湖库水源区,当蝗虫发生密度较低或零星发生时,在3龄蝗蝻之前可喷洒印楝素、苦参碱等植
物源农药防治蝗虫。使用植物源农药防治蝗虫应尽量避开水生动物、鱼虾、蜜蜂养殖区域。植物源农药
的使用剂量和方法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为避免植物源农药加速分解,保持其活性,施药时应避开强光,
在傍晚或阴天施药为宜。
化学防治
6.4.1施药方法
化学农药对天敌昆虫杀伤力大,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导致污染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应科学合理使
用化学农药。当出现局部高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5头/m2以上,土蝗密度20头/m2以上)时,可使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组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使用植保无人机或地面大型施药器械,采用
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进行防治。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应当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及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要求,农田使用的农药应对农作物和农产品安全,对绿色农产
品施用化学农药,应符合N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
等,使用剂量和方法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在芦苇或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田以及发生环境复杂区,使
用烟雾机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时,应考虑条带间隔施药,留出合理的生物天敌避难区域。
施药人员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止中毒。
6.4.2施药气象条件
应避免在高温条件下施药,施药人员应注意轮换,避免连续作业。风速大于8m/s及雨天不宜施药。
6.4.3安全用药警示
施药作业前,要通过树立标识牌、通告等方式告知施药区群众,做好安全防护,在施药作业期间,
禁止放牧或者从事农事活动。安全间隔期内禁止放牧和采收,防止出现人畜中毒事故。
6.4.4药械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
施药完毕后,农药包装容器、包装袋和其他废弃物要进行回收处理。施药器械和防护服等要及时清
洗干净存放。
7防治效果调查与评价
调查方法
DB6521-T 048-2023 蝗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吐鲁番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30 10:01:04上传分享